耕地减少量之谜: 耕地是国土的精华。综合各种因素,中国每年大约要丧失多少 耕地呢?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国家统计局保护耕地专题调研组披露:1986至1995年九年间, 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960万亩,并补充说明:实际数字可能是统计 数字的2.5倍,即7,400万亩,年均占用耕地820多万亩。作家马役 军报告了一个更大的数字:在二十年间,城市、公交、基本建设占 用农地5亿亩(大多是近郊良田),年均2,500万亩──这两个数字差 了三倍。还有,如果说对于1997年前发表的有关土地使用的统计数 字都需要乘以隐瞒系数2.5,那么李瑞环讲的三十年累计减少6.1亿 亩是否也要乘以2.5呢? 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竟无从下手:长期以来的统计数字都疑点 重重,并极为混乱。可以说,利用这些差距很大的数据,研究者可 以得出任何想要的结论。看来,除了挣脱这团乱麻,从较为可信的 基本数字出发重新计算之外,已别无他途──结果,我得到的答 案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近年来,每年减少(非净减少)的耕地竟然可能将近8,000万亩,其中包括:城镇扩张侵占耕地、乡镇企业占用 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水土流失损失耕地、农民建房占用耕地、 各类开发区占用耕地、沙漠入侵耕地;暂不计算的部分还包括:废 弃土地、污染土地;每年因水旱灾害减少的耕地数字不详,也暂不 计算。 这一估算,也有两个旁证:其一是,十多年前,何博传就曾预言:如耕地面积仍直线下降,大约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耕地 将趋近于零──这与我估算的形势大致相当;其二是,李瑞环所说 的6.1亿亩之数,是旧的统计数字,若乘以修正系数2,为12.2亿亩, 年均愈4,000万亩;如果考虑到隐瞒情况越来越严重,再考虑到耕 地减少的大幅加速趋势和新近出现的畸形工业化占地,前期大大低于平均数,后期大大高于平均数,则和我所估算的8,000万亩不相上下了。
到此,可以为近半世纪中国耕地减少的形势勾画一个大轮廓了:五十年代初期,中国耕地为16亿亩以上;人均耕地2.7亩,为近半世纪最高值。九十年代末,在经过近半世纪大量流失和新的土地开垦之后, 维持在20亿亩上下;人均耕地降至历史最低值1.6亩。 近半个世纪流失的耕地,累计数可能高达将近20亿亩。 简而言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以人为破坏为主的各种因素,我 们丢掉了近20亿亩安身立命的耕地。 在急剧增加的人口压力下,我们又被迫以破坏林地、草地为代 价,开垦了24亿亩耕地,勉强维持著民族生存。 在统计上,永远会存在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后备耕地,事实上,从 大量开垦林地、草地、湿地、陡坡地开始,中华民族的后备耕地资 源已然耗费殆尽。对于一个世界大国这种巨系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很 难确定那个灾难性的临界点究竟在何处。事情也许发生在六、七十年代之交,其标志是: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以阶级斗争的方式强行开垦山地,增加粮食产量。 从那时起,快速衍生的生态灾难, 终于摧毁了民族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极为脆弱的平衡,决定性地 使中国坠入整体性的“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深渊。 至为悲观的是,在由人口、资源、生态容量、社会制度所给定的 大格局下,我们看不到任何挣脱怪圈的希望。”
根据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可以得出一个概念:中国耕地面积在迅速缩减,同时已经失去了可开发的潜力。 如果在2000年时,可耕地面积是20亿亩,宜农荒地面积不超过2亿亩,那么总共的耕地潜力是22亿亩。 那么,中国就再也没有土地的潜力可挖了,如果这些土地没有了,那么中国人就没饭吃了。 那么,按照文章所进行的估计,20世纪末期,每年耕地减少8000万亩。 而2000年之后,大量的城市扩张、新城建设、工业区发展、公路和高速公路等等,都在侵占着耕地。更可怕的是耕地使用的污染和浪费。 很多工业区、房地产项目在大量圈地之后,任意让土地荒芜,大量土地因为工厂排放、矿山施工而变得无法耕作。 就连一个多少人没有碰过、甚至很少见过的小小高尔夫球,都在大规模侵蚀着人们的口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9年,中国新建了400多座高尔夫球场。 也有报道说,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有2700个高尔夫球场(而在过去,中国具体建了多少个高尔夫球场,谁都不知道)。 一个高尔夫球场占地40-50公顷,也就是600-700亩,那么4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25-30万亩,2700个高尔夫球场就是160-190万亩。 可以说,高尔夫球场是占用耕地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都能轻易侵占数十万到上百万亩耕地。 那么,从各地“如火如荼”的城建和铁公基的状况来说,每年减少8000万亩的数字似乎并不夸张。 那么,如果按照每年8000万亩的数量进行同比缩减的话,到2010年底,中国耕地面积则减少到14亿亩左右。 而这个数字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为它正好与中国官方宣布的“18亿亩土地红线”相匹配。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是人多地少的大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1.39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也就是说,从2000年到2010年期间,到了“中场”的2006年,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正好”到了18亿亩。 当然,这“18亿亩”有多少水分,人们都不知道。 而从2006年底,就已经提出“坚守18亿亩的红线”,到现在2010年下半年已经说了将近4年。 但是,人们从肉眼都能看出来,各地每年仍在进行着大量的建设,甚至侵占耕地建设的速度还加快。 比如说,最近几年大量砍伐原生林,然后种植速生林,导致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破坏,周围耕地无法耕作。 最近西南大旱,土地龟裂,赤地千里的现象,就是这种更加凶狠破坏的结果。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基本上能够做出判断,“18亿亩红线”早已经已经被打破。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个“红线”如果被突破了的话,突破了多少?
那么,当中国人口与土地相结合,就出现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施户口制度的国家,但是户口制度似乎并没有让人数统计变得方便,甚至让人们更加迷惑,以至于现在没有人知道中国到底有多少人。 在1999年底,中国人口普查数字是12.59亿人,而现在普遍说中国人数是13亿人。 但是,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亿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至1.3亿人。 那么按照1990年代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的十多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亿。 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只是在户口簿上的人数。 因为中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无数在中国出生的中国人的孩子们,无法被正式承认为中国人,也就成了户口簿上的“黑人”。 那么,这些无法上户口簿的“黑人”人数有多少? 是1000万人还是1亿人? 谁都不清楚。所以,中国到底是13亿人,14亿人,还是15亿人? 这是谁都弄不清楚的问题。 现在,人们都在关注自己眼前的房子、车子、票子、孩子,对于中国人口和耕地根本没有太大的兴趣。 人们总觉得,这些数字跟自己无关,自己也管不了,所以就集体选择“失明”。 但是,恰恰是人口未知数和耕地未知数这两个巨大的未知数凑在一起,形成了对人们生死攸关的数字组合。 因为,如果时间还停留在2006年,按照国家相关的统计数字,人均耕地还有1.4亩,中国的粮食还有一定的安全空间。 但是,如果在过去4-5年里,中国宜农耕地减少到14-15亿亩,而中国人数增加到14-15亿人,也就是人均1亩地的话,那么中国随时会陷入大规模的饥荒。 因为,中国的耕地状况已经极为脆弱,再加上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没有解决,所以随时会因为天气或者其它原因,造成农产品的大量减产。 雪上加霜的是,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加剧了大规模减产的状况,因此饥荒似乎已经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