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4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5-20 09:08:54

二六一、淝水之战(2)

从史料上看,苻融等人最先出发时的二十五万大军,并没有全部用于东线战场。

至少冠军将军慕容垂、平南将军慕容暐的鲜卑军队,后来是用于了襄阳方向,而将羌族的姚苌部队用到巴蜀之地,苻坚的这种安排是基于桓冲北伐不得不作出的部署,抑或是他早已内断于心的决策,我们不得而知。但种种迹象表明,效仿司马炎灭吴的故技,从巴蜀、荆州、淮南三路南下,当属于苻坚早已筹划好了的战略,而让羌族和鲜卑部队独挡一面,各自为战,以防横生枝节,搅乱主力战场上的战局,似乎也是苻坚有意的安排。

在我们看来,一向所向无敌的前秦军队也许真的会扫平江南。此时的江东政权在大的战略态势上,已经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王睿楼船下益州”的历史也许就要重新上演。不过,除却前秦朝臣指出的种种不利之外,前秦这次战略部署表面上看与晋灭吴大体相同,但仔细分析起来,两者之间却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是中路的荆州态势。襄阳作为曹魏给予晋朝的遗产,一直未曾被东吴占领,公元269年,羊祜镇守襄阳,屯田积谷,“绥怀远近,深得江汉之心”。羊祜还设计让吴国撤去石城(湖北省钟祥市)守备,而随后,晋军却在石城附近建立了五座城池,“石城以西,尽为晋有”。从此,吴国将领前有孙秀叛逃,后有步阐之变,吴将夏详、邵凯、邓香率部投降,“自是前后降者不绝。”到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灭吴之战发动之时,晋朝起码在襄阳地区已经为战争做足了准备,《晋书,羊祜传》称:(羊祜治理襄阳后期,荆州的粮食储备已经)“有十年之积。”因此,可以说通过羊祜的努力,襄阳不仅是对吴战争的最前线,而且,已经具备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并且晋军已经将触角延伸至夏口的长江北岸;而前秦在公元379年刚刚拿下襄阳及其以北地区,襄阳以南地区尚在东晋手中,襄阳周边地区的民心士气都与西晋灭吴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打下襄阳以后,都贵曾试图进攻竟陵却遭到了惨败,并且,就在这一年的早些时候,桓冲还对襄阳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前秦占领的襄阳无论从民心上或者战争储备上讲,均只是起到一个桥头堡的作用而已,无法起到战役出发地所应有的作用。再说西线。公元263年,曹魏灭掉蜀国,到晋国伐吴的公元279年,已经相距17年之久,并且,王濬担任益州刺史开始造船始于公元272年,至伐吴之时也已经准备了七年之久。而前秦自公元373年攻陷蜀地,距今也近十年,但前秦占领蜀地之后,统治并不牢固,第二年即爆发了张育、杨光的起义;公元379年当秦军进攻襄阳、魏兴之时,东晋还曾派遣毛穆之率军西上,蜀人李乌(一作“李焉”)起义,晋军一直打到巴西(四川省阆中县);也就是在本年,东晋杨亮再次西征,又一次深入益州腹地,进攻涪城(四川省三台县)。同样的,苻坚任命谏议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梓潼太守,距伐晋仅仅一年整,与王濬造船七年更是无法等同;苻坚以姚苌为龙骧将军,不过是虚应王濬龙骧将军的称号,而裴元略的战船造不出来,水师浩浩荡荡顺流而下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再说东线,晋灭吴前夕,江淮方向,早已跨据淮河两岸,在孙权时期,东吴就曾多次与魏军争夺合肥,吴国也早就丧失了淮河防线,双方的边界大体维持在淮河与长江之间靠近长江地带,公元243年,邓艾就曾建议在淮河南岸屯田三万人,在淮河北岸屯田二万人,且耕且守,到灭吴之时,晋国已经在淮河两岸屯田了三十五年之久,可以说晋军在淮河两岸是足食足兵。再加之吴主孙皓残暴不仁,众叛亲离,连吴国丞相张悌都说:“吴之将亡,贤愚所知,非今日也。”与此相反,东晋虽然在数年前失去了淮北,但放弃淮北,却大致可以视为是东晋一次主动的战略收缩,放弃淮北以后,东晋固守淮河,并在公元379年,由谢玄率领北府兵大败前秦十余万军队,取得了君川大捷,将秦军赶出了淮河以南。因此,可以说,晋灭吴之战打响之时,东吴的江淮防线只有长江防线了,并且当晋军从淮河南岸各个据点南下的时候,吴军在长江以北已经无险可守,如果不主动北上迎击,晋军很快就可以饮马长江,与东吴平分长江之险,这也是东吴张悌不得不做出一次几近自杀式出击的苦衷,而如今的秦晋情势还没有走到那步田地,秦军进攻晋国的战争,与其说是一场灭国之战,倒不如说是一场争夺战略要地的局部战争。那么,苻坚何以会有必胜的信心呢?大约在他看来,灭掉东晋可一战而定,这可以从他灭燕时的潞川之战、陷蜀前的青川之战、灭凉时的洪池之战、灭代时的石子岭之战中得出结论,即使会有些许的波折,东晋朝廷面对百万大军,它最终的结局仍然会是灭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