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3-06-03 16:41:37

胡太后听政之初也颇为勤政,她命人制造了一驾专门用于她审理案件的车子,时常乘坐这个车子,从云龙门出宫,由千秋门入宫,在宫外亲自受理民间的投诉。还曾亲自在朝堂上考核州郡送来的秀才。但总体上来说,在胡太后第一次临朝称制期间,她处理的都是一些枝节性问题,对于影响军国前途命运的大事并无高屋建瓴的规划,这与同样曾经临朝称制、锐意改革的冯太后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宣武帝时期,北魏境内连续数年发生了波及数州的大范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宣武帝却执意与南朝作战,几乎耗尽了北魏政府所有的储备,在这种情况下,胡太后听政后,不仅没有改变国策,依然与南朝保持敌对状态,而且还不珍惜民力,大肆修建佛寺,这实在是不明智的。

除此之外,胡太后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北方边镇问题。北方六镇原来是捍御柔然南下的屏障,平城时代这里受到高度重视,驻守六镇的边将都是鲜卑子弟,他们不仅享受到免税的优厚待遇,而且,在仕途上与其他各处官员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因杀敌立功获得晋升的机会比别处更多,因此,鲜卑子弟也都愿意镇守边镇。但是,到了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汉化,继而将军事重心南移以后,加之柔然衰落,对北魏北部的威胁减小,六镇的重要性急剧下降,镇将、镇兵、镇民的地位随之下降。过去,六镇都大将、大将动辄就是宗室亲近诸王,到了孝文帝迁都之后,这种情况再也不复存在了,孝文帝还曾派遣源怀持节巡抚北边,源怀回奏:“北边边事少而配备的官员多,请求减少五分之二。”孝文帝同意了。到了宣武帝时期,北方边镇往往成为一些被贬谪的官员的去处。除了军事重心南移的影响外,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变革也影响到了北方边镇军民的地位。孝文帝改革后,采取了门阀士族选举用人的制度,南迁后的鲜卑贵族被汉化了,他们得到了优先的任用,而留在北方六镇的军民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鲜卑文化传统,他们发现自己从原先的统治者突然成了国家的弃儿,不仅仕途无望,而且还受到歧视。随着六镇地位的下降,出任镇将的人大多不是优秀人才,他们到任之后,大肆巧取豪夺,欺压当地军民,引起了当地军民的强烈不满,甚至有的竟然叛逃到柔然。胡太后听政后,北方边镇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任城王元澄认为,北方六镇镇将地位下降,人选往往资历很浅,担心柔然南下,侵扰祖宗宗庙,他上书请求要选拔朝廷重臣担任边镇镇将,加强北方边境的戒备。胡太后下诏命令群臣商议对策。廷尉少卿袁翻认为:“近来,在选拔边镇官员的时候,往往不管才能,只看门第级别。有些贪婪的人担任镇将以后,凭空增加大量军队员额,设置了很多职位,而用的人要么是自己的亲戚,要么就是受人财物请托的人,这些人全无保卫边疆之心,一心就是想着搜刮百姓,聚敛财物。他们到任以后,整日驱赶着强健的镇兵们前去掳掠,遇到强敌,这些镇兵就被敌人俘虏;如果能掳掠点财物,就夺归己有。至于一些老弱病残的镇兵,只要是稍稍有点手艺,无不被他们从军营里挖出,充当自己家的苦力,百般虐待。下余的镇兵有的被他们派到深山去砍伐树木,有的被派去平整土地,甚至让他们充当商人,日夜奔波于道路之上。这些镇兵们的工资本来就十分微薄,本钱也非常有限,可是,将领们却收取货真价实的丝绸,只给他们分量不足的米粟,榨尽镇兵们的力气,却让他们衣不遮体;坐享他们的劳动成果,却让他们食不果腹,一年到头,周而复始,再加上疾病的折磨,有十分之七八的人就这样死掉了。所以说,敌人窥伺我边境,侵扰我边镇,这都是边将用人不当所致。我认为,从今往后,南北边镇以及下辖的郡县包括佐吏、统军、一直到城主,全部要由朝廷群臣举荐,务必做到任人唯贤,人尽其才,不论门第;如果称职的就连同举荐的人一并赏赐,不称职的,连同举荐的人一并处罚”但胡太后却未能采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