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红楼梦》里还有个遗憾是隐性的,甚至很多人认为《红楼梦》是没有这种遗憾的,是否定这种遗憾的,会痛骂能带来这种遗憾的价值观的,是应该不但不以为憾,反而应以为快乐和满足的东西。实际上它有遗憾。什么遗憾呢?就是不能为世所用的遗憾,一个无才补天的遗憾。这是一个如旧俄文艺家所说的“多余的人”的遗憾。就是说,你在这个社会架构中,甚至是在这个宇宙架构、物理架构、自然架构之中,没有位置,没有你的重要性,没有你的角色、没有你的内容的遗憾。这样的遗憾千人有、万人有、此代有、代代有,而且我要强调其实外国也有,西方有,俄罗斯更有。这是一个从根本上消解人的信心、意义、充实与幸福感的遗憾,是没有精神的温饱,却每天要吃三公斤泻药与抑制药物的遗憾。
《红楼梦》一上来的写法很奇特,它不是从具体开始,而是从抽象开始。这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我们喜欢从最大的概念上开始,它绝对不像巴尔扎克的小说,一般开始都是1767年11月22日阴天在巴黎的哪条街上,一个女人穿着什么什么样的服装,旁边有辆马车,都是从具体开始。
《红楼梦》是从石头那儿开始的,从女娲补天开始,是从创世开始。女娲补天时有36501块石头,这个遗憾和悲剧在哪里呢?就是“01”变成了“余1”,多出一个来,只需要36500块就够了,石材居然过剩了,不多不少,只多做了一块石头,真是要命啊!这块石头非常悲哀,非常惭愧、孤独、失落——人家都补成天了,成了天地间重要角色,我“无才”,是材料不够,是能力不够,是品相不够,是质地不够,可能更是的运气不够,或者没有任何不够,本只需要用36500块,却来了个36501块?好比体育比赛,三万个运动员都有名次有奖牌有记录有光荣,只淘汰一个人,这不是活要命吗?现在的体育比赛是淘汰大多数,只给前三名发牌,这就好办,我们大多数是被淘汰下来的,我们多数人给少数人鼓掌喝彩,得不到奖牌的人虽然没有那样体面,但是沾了人多势众的光,不丢人,不至于哀哭不已,而且体育比赛总还有下回,弄好了下次是别人给我鼓掌。设想一下,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只搞一次奥运会,只淘汰一名“最劣”的运动员,你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一块倒霉的石头几方面都不够,它补不了天,它变成了一块多余的石头。俄罗斯十九世纪的时候风行一时的叫“多余的人”,就是写在那时很多人变成了多余的人,他不能为这个社会做任何的有意义的工作,不能对这个社会有任何的贡献。当时的著名作家冈察洛夫,写了一个长篇小说《奥勃洛莫夫》,说的是“多余人”的代表,书写了十几页了,主人公奥勃洛莫夫还没有决定是否起床。而《红楼梦》一上来就说有一块多余的石头,被冷淡、被抛弃、被遗忘、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真正的意义的石头。这样想起来,不无恐怖。这也和中华历史有密切关系。中国是一个长期相对稳定发达的封建社会,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一个读书人,既能认字又能算数打算盘,要想对社会有所贡献,必须进入社会管理体制,你必须成为朝廷和它所属系统的一员,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一个人,得千方百计上学读书,会写文章会做诗会作对联,想办法有一官半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贾宝玉就最烦这个,但他有个背景,他所最烦的东西正是他上一辈子在本源根底上所没有得到、羡慕已极的东西,就是“补天”。 补天不成的结果,使他痛恨补天的向往,使他视补天为禄蠹、混账、低俗庸俗媚俗,他是思极而恨若不共戴天。一个真正清高的人完全不必要视不清高为寇雠。这是他性格形成的先天原因。而后天原因是他对于女孩的爱恋喜悦,与他父亲的教条僵硬无趣成为鲜明对比。它也想跟36500个石头在一块儿,起个支撑天地的伟大作用。但它做不到,这样一个遗憾就注定了贾宝玉生活的空虚、对很多东西的不信任感。他前生是一块石头,这样一种遗憾,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老病根,论证也解决不了,哭一场也没有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