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8-20 16:00:28

长城古戍、遥嶂寒沙,写不尽二千四百里阴山的苍凉风景。

自古以来,阴山构成了中原最北的一道屏障,抵挡着游牧民族刮起的血雨腥风。“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多少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不过,这道屏障有着天然的缺陷。如果阴山南坡平缓以保障守军补给,北坡陡峭以抵御胡马南侵,就很完美了。可惜,现实中的阴山恰好反了过来,北缓南陡,防御性大打折扣。另外,山脉有许多断口,成了胡人南下的天然通道。李靖破颉利可汗的白道就是其中很著名的一条。阴山的背后,就是几字形的黄河。太原在这个巨大的几字左侧;几字下方开口处,就是千门九陌的长安城。

从前,突厥人南犯,总要在北岸拂云堆(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的神祠内祈祷,才横渡黄河。初唐名将张仁愿就在拂云堆修建中受降城;东、西另外有两座受降城 ,修在黄河岸边,三城各距四百余里,首尾呼应,控制阴山各个通道,强化了阴山这条有明显缺陷的防线。依山带河的三座受降城将阴山和黄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遏制了胡马南侵,拓地三百余里,还可以减少驻兵三四万人,号称“国家盛制”。 明末大儒顾炎武曾在诗中感慨:“却恨不逢张少保,碛南犹筑受降城”。唐朝在中、东受降城间驻有振武军,中、西受降城间驻天德军。元和八年春,黄河泛滥,西受降城的南墙毁损。当时,天德军牙门在这座城中。为控制阴山重要孔道大同川(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宰相李吉甫力主天德军移驻到此,并重修一座天德军城,“居中处要,诚长久之规也”。经过他的重新布置,张仁愿奠定的防御体系更为坚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