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远离北京,电视片来源有限,我刚来美国的时候还发过誓,只喝咖啡不喝茶,《血色浪漫》至今没有看到,其它关于《大院子弟》的片子看过几部。我非常熟悉那个时代,熟悉那个社会环境,熟悉里面的人物,人物有个性也有共性。总结那个时代北京十六七岁军队干部子弟可以说是个“狂”字,我想这个“狂”字大部分来自上一代成功的基因,是雄性最重要的特征,是“兽王”的意思,换句女人的话说是“男人中的男人”。狂的半谐音是闯,骑马跨出门,是不是每个那个时代的人都能保持这种特征呢。
人生像股市,经过几次振荡以后,绝大部分都心平气和面对现实。空军大院有个孩子,憨厚老实,我们称他“二傻子”,比我大两岁,从小到大对我特别好。我来美国的前夜,他执意要来看我道别,那天他换了好几趟车手里拿着方便面,我问带方便面干什么,他说牙已经掉光了,晚上只能泡点方便面吃。他又说,当兵复员以后一直在中科院研究所看大门,最近又离了婚。我当时的境况很不好,可以说已经失去一切处于绝境,但对外不能公开,还得硬挺着:新平,瞧你那个熊像,跟着我到美国闯一圈。最近,我看到新平的聚会录像,气色很好,可能当上了保卫部长,因为北京看大门的已经换成外地民工了。
一生带着“狂”字走还真带来不少好处。鲁迅写出了《狂人日记》,成了代表作,年青人读鲁迅文章这篇一定要必读,李扬教英语也教出疯狂,他的《疯狂英语》国人不知道的会很少。十六七岁的孩子发狂是体力上的,具体表现是打群架斗殴,因为那时的智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成年人发狂主要体现在思维上,敢想敢作敢写敢为,最后的结果是发狂的人脱颖而出,循规蹈矩的人旋入俗套,感叹岁月没有给机会。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