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7节

热门小说推荐

章帝去世,皇后太子就官升一级:刘肇即位为帝,窦皇后荣升窦太后。刘肇当时只有十岁,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政治上,都不成熟,于是窦太后就当仁不让的临朝听政。窦氏家族经过几年时间的沉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鸡犬升天。窦家人做了分工:窦太后主持东汉王朝的全面工作;窦宪负责朝廷的日常工作,而且是太后诏书的唯一宣读者;窦笃掌握禁军,负责皇宫内外的安保工作;窦景、窦瑰比较年轻,委屈一点,担任了一般由太监充任的职位——中常侍,负责文书传达和联络工作。至于皇帝刘肇,则暂时在这一轮工作指派中轮空。

窦太后成为朝廷的实际一把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没想到没几个月,有人就给她狠狠的上了眼药,大家可能猜不到,找太后麻烦的人居然是窦宪。

窦宪这个人本质上是愣头青,楞起来不但不要命,一般还会迷失方向,比如这次,他就把矛头胡乱指向了窦太后。原来章帝驾崩后,汉朝宗室都乡侯刘畅来京奔丧。他的母亲和窦太后交好,所以刘畅也屡次受到太后的召见,大受宠幸。坊间有传言说,刘畅其实已经卖身投靠,成了太后的性伙伴。窦宪听说后,马上大吃其醋。当然了,窦宪不是感情吃醋,而是觉得这样下去,太后会把权力分给她的情人,那自己的政坛一哥的地位岂非要打个五折?窦宪头脑一发楞,就派刺客把刘畅给暗杀了。

日期:2009-11-25 20:23:27

事情败露后,窦太后大发雌威,直接把窦宪锁进内宫关了禁闭。窦宪害怕太后一怒之下把他杀了,就提出将功赎罪,北伐匈奴。窦太后其实也真不能把自己这个哥哥怎么样,她想与其留着他在京城惹是生非,不如让他发挥特长去找匈奴人的麻烦,于是批准了窦宪的请求。窦宪带兵进攻匈奴,接连打几个大胜仗,倒也称得上是位优秀统帅。

时光很快过去了四年的时间,皇帝刘肇已经十四岁了,他年纪虽然不大,不过要求参加工作的态度十分积极。然而在这四年中,窦氏一班人个个像劳模一样热火朝天的处理朝政,丝毫没有重新调整分工的打算。不仅如此,他们还打算永远剥夺刘肇的工作权利,密谋将皇帝废黜。

事实证明,一个政治集团嚣张跋扈愈久,倚靠强权进行统治的趋势愈烈,其成员的执政水平下降就愈加明显。窦家的舅舅们肯定没有想到,十四岁的刘肇是初中生的年龄,研究生的智商。他得知了窦家的阴谋后,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已经在寻找自己的政治同盟。刘肇没有把寻人目光放到外廷朝堂上,因为那里早已被窦家掌控,眼线密布,皇帝召见大臣,可能大臣还没到皇宫,窦宪就先把他叫去谈心了,所以刘肇在内宫之中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就是中常侍郑众。郑众是宦官,不过身残志坚,机敏过人,忠于王室,可谓是新时代的太监模范。

当然,一直住在宫中没有就国的清河王刘庆也是刘肇天然的政治同盟。刘庆在这场铲除窦氏外戚的行动中,奋斗在秘密战线的前列。他出面偷偷给皇帝借来了作为行动指南的《外戚传》,《外戚传》里面主要记载了西汉王朝外戚的兴衰。刘肇点名要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从中学习一下处置外戚的历史经验,尤其是皇帝杀舅舅的先例和方法。另外,刘庆还担任了地下交通员的角色,是刘肇和郑众之间的联络人和传声筒。得益于他从小养成的谨慎低调的性格特点,政变的准备工作做到了神不知鬼不觉。就这样,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和一个残疾人组成的政变团队,成了不可一世的窦氏集团的掘墓人。

永元四年夏,刘肇在北宫组建了指挥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首先他命令禁卫军封闭城门,武装保卫南北两宫。随后,派人去按名单抓捕窦氏的同党,不走司法程序,直接下狱格杀勿论。最后,命谒者仆射(皇宫传达室主任),去窦宪家里收了他的大将军印章,再去他兄弟家里下发了几张通知书,把他们罢官,统统撵到各自的封国去了。

日期:2009-11-26 21:06:14

整个政变过程波澜不惊,平淡的像一次日常演习,貌似强大的窦氏集团就灰飞烟灭。这其中,除了刘肇准备充分之外,正确选择时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窦宪正北征匈奴得胜回朝,手下亲信要不就是忙于布置会场庆祝大捷,要不就是开通宵晚会喝酒庆贺,谁会想到皇帝会这时候突然发难,都想着发奖金还差不多。

窦氏兄弟都被遣送回封地只是第一步,皇帝不会让他们在封地颐养天年,谁都知道他们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不过刘肇考虑到窦太后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把他的几个舅舅明正典刑。他借鉴了当年窦太后对付宋贵人和梁贵人的方法,向他们的封地专门派遣了会渲染恐怖气氛的官员,整天给他们宣讲末日论。在官员们的日夜“开导”下,窦宪、窦笃、窦景全部自杀。而失去了兄弟的窦太后,也成了没牙的老虎,只剩下了吃饭的权力。相比之下,郑众名震朝廷,成为刘肇的亲信,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至此,东汉王朝由章帝遗留的怪圈已经完成了第一个轮回,这个怪圈说白了,就是外戚和宦官的轮流执政。东汉王朝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起,最高统治者的寿命往往同他们的权力成反比。东汉皇帝们英年早逝的现象几乎成了无药可治的传染病,甚至干脆于襁褓中就夭折。皇帝们年纪轻轻便前赴后继的倒在了领导的岗位上,这导致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后世全部皇帝都是在成人前甚至是懵懂无知的幼儿时期登上大位的。

虽然在封建王朝的体系中,皇帝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且被宣传包装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天子,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无论怎么样,臣民们都不能指望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去领导大家开创美好的未来。皇帝留下的权力真空只好由太后们去填补,而年轻的太后往往又要借助父兄的力量来主持朝政,这样外戚集团就慢慢的发展壮大起来。而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当小皇帝长大后,他觉悟不高的舅舅姥爷们也肯定不会自觉的交还手中的权力而退休。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以后,皇帝对这些抢班夺权的老顽固自然会恨之入骨,于是就顺理成章的借助身边亲密宦官的力量来谋划剪除这些外戚。

由皇帝亲自发动,宦官摇旗呐喊的政变成功后,宦官集团就会成为朝廷的新贵。只是不久以后,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人都会惊恐的发现,由不学无术且心理阴暗的太监来主持日常工作,原来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所幸的是,皇帝并不过分的留恋人世,在他驾崩后,失去靠山的宦官们就会在新的外戚集团的打击下烟消云散。就这样,外戚和宦官无休止的循环斗争成了东汉政治生活中的主旋律。

日期:2009-11-27 19:39:01

这一次的政治轮回,刘庆也在其中立下了功勋,按说应该扬眉吐气,可是他却更加的谨慎起来。祭祖的时候,为了守时不迟到,他半夜就起床,穿上礼服坐等天明出发,并且他约束车队,让自己的马车不得和其他诸王并驾齐驱。每逢母亲的忌日,他原来只在密室中偷偷祭奠;窦氏败亡后,可以做到让乳母去城北遥祀的程度;而直到窦太后去世,刘庆才终于上书皇帝,希望允许他能够到坟前哭拜。本来刘庆还想给母亲建立祠堂,但是考虑到皇帝给梁贵人建了祠堂,自己提这个要求,就有把母亲和皇帝生母并尊的嫌疑,于是只好作罢。

刘庆的谨慎,根源在于他废太子的身份,和东海王刘强一样,他表面上低调平静,其实内心惶惶不可终日。皇帝刘肇心知肚明,所以对他这个有点神经质的哥哥投桃报李,关怀备至,每次刘庆生病,都要遣太医去诊治。可以想见的是,皇帝每关心一次,每派一次太医,刘庆的内心就越惶恐,病情就越会加重。皇帝的关心是想消除疑心,而刘庆的疑心却随着皇帝每一次的关心而加重,两者的互动形成了紧箍咒,让刘庆的身心长期处于崩溃的边缘。

元兴元年,在东汉王朝怪圈理论的作用下,二十七岁的刘肇驾崩,第二年,油尽灯枯的刘庆也走完了他二十九岁的人生历程。让所有人都料想不到是,命运多舛的刘庆,虽然幼年痛失太子之位,可是他的儿子刘祜、孙子刘保却在日后相继登上了东汉王朝皇帝的宝座。尤其是他的孙子刘保,更是历经由废到立的传奇——以废太子身份即位为帝,这在汉朝历史上,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刘庆篇完结)

日期:2009-11-28 16:30:43

汉安帝废黜太子刘保 ——施于自身的绝户计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