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24 07:27:35
李世民为什么会选魏征做自己的镜子?因为魏征的经历复杂!
他跟过元宝藏,跟过李密,跟过窦建德,又跟过李建成,过往的复杂经历注定魏征不可能成为李世民的近臣,既然不能作为近臣,那么就做诤臣吧!
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不满足于只使用自己秦王府的旧人,像魏征、王珪、薛万彻这些太子建成的旧部,他照样使用,这既体现了皇帝的宽广胸怀,也为大唐的朝政掺进了一些沙。
往通俗说,魏征就是李世民放进朝廷里的鲶鱼,他需要这条鲶鱼经常跟自己唱反调,顺便再搅动一下容易懈怠的朝廷。
魏征和李世民都是聪明人,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
于是便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经典:
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比如经典的《谏太宗十思疏》;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写到: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译文:
身为君主,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应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谨慎有始有终 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
《谏太宗十思疏》堪称奏疏的经典,值得历代皇帝细心研读,虽然魏征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但这封奏疏无形之中就是一个皇帝的行为规范。
终贞观一朝,魏征先后上疏言事二百多件,相当一部分被李世民采用,由此可见,贞观之治有李世民的功劳,魏征同样功不可没。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奋斗了一生的魏征终于停止了奋斗,享年六十四岁。
在魏征病重期间,李世民派往魏征家中慰问的使者不绝于路,同时还安排了一位中郎将长住魏征家中,有情况随时向李世民汇报。
期间李世民还携太子李承乾到魏征府上探望,并在魏征的病榻前,指着随同前往的衡山公主,为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赐婚。
恩宠如此,夫复何求?
在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原本准备极尽哀荣,用正一品的规格为从一品的魏征安葬,然而却被魏征的妻子拒绝了,理由是魏征一生节俭,不喜欢排场。
最终一代良臣魏征在极简易的仪式下入土,只用有篷盖围幛的车运送灵柩,心中不忍的李世民登上皇家禁苑西楼遥望送葬的队伍,流泪不已。
一生功名尘与土,该是盖棺定论的时候了吧?
盖棺,论不定!
在魏征身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太子李承乾疑似谋反被废,李承乾身边的人被一一清算。
曾经担任过太子左庶子的杜正伦被贬为交州都督,即日起到越南河内上班;曾经功高一时,出任过吏部尚书的侯君集因卷入谋反,伏诛。
一个被贬,一个伏诛,谁推荐过这两个人?
魏征!
举荐这么两个人,莫非魏征结党?
不久,有人给李世民打了一个小报告:魏征经常在上奏疏之前把奏疏给负责做起居注的褚遂良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魏征想沽名钓誉,青史留名,他把奏疏的内容透露给褚遂良,就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记录,彰显自己的名声,然而,这不就是向世人显露皇帝的缺点吗?
结党?沽名钓誉?
这个魏征想做什么?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当即宣布,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赐婚作废,另外他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派人推倒了他亲笔为魏征书写的墓碑!
悔婚,倒碑,魏征的形象一落千丈!
两年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失败,重新想起魏征的好,如果魏征在,或许就没有那一场徒劳无功的远征。
已有悔意的李世民派人前往魏征的墓地祭祀,又重新将魏征的墓碑树了起来。
墓碑又树了起来,恩宠却没有再来,魏征用一己之力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无限荣光,然而他的死,又带走了家族上空最后一片云彩。
在他身后,皇帝再没有赐婚;
在他身后,他的家族逐渐衰败,一度到了卖祖屋维持生计的地步;
在他身后,他的五世孙魏谟议事天子之前,有先祖风采,然而魏征一脉终究荣光不再!
1918年,河北邢台巨鹿县遇大旱,漳河水干,民众打井自救,无意中挖出大批古陶瓷;;1921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对巨鹿故城三明寺进行正式发掘。
考古发现:钜鹿南门内路东靠北有一处唐代建筑物“魏征祠堂”,祠堂内有唐代所铸的魏徵铁像。有人要发掘该祠堂。因南门外有一小村村民皆姓魏,言称为魏徵后人,前来阻止发掘,所以保存未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