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是有两种的。一种是制度性的正式特权,比如依清制,轿子是有特权等级的,不可随便坐坐的,据晚清学者福格编撰的《听雨丛谈》记载,“亲王、郡王准乘八人肩舆”;“京官一二品汉大员,均乘肩舆,舁以四人,三品以下不乘肩舆,亦无二人肩舆之制”;“外官武臣均乘马,文臣督抚、使臣,舆夫八人,布政使而下至知县,皆肩舆四人”;“佐贰杂职只准乘马”。也就是说,亲王、郡王与地方督抚才有乘八抬大轿的特权;一二品京官与布政使、道员、知府、知县等地方官只可乘四抬大轿,“佐贰杂职”则是没有资格坐轿的。这好比是时下的领导配车规定,副省级以上可以配备排量3.0升的公车,县级干部只能配备排量1.8升的公车,科级干部则没有配车待遇。
当然标准是不是不打折扣地被执行,则另当别论。假如哪位县老爷的势力足够大,坐坐八抬大轿、3.0升排量豪华轿车,虽然有违法规,但法规也是拿他没办法的。事实上,到了晚清之时,“佐贰杂职”乘二人肩舆已经相当普遍了,不过这又是不合制度法规的,用福格的话来说,“非制也”。这种“非制也”的“乘轿权”,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隐特权。
隐特权尽管没有明明白白写在法律文本之上,却深深扎根于社会势力结构之中;尽管缺乏合法性的认可,却获得既成事实的默认。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