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镐此时的处境,实际上比熊庭弼、袁崇焕都差得多了;熊庭弼之时,明帝国政府面对辽事已相对冷静了,熊庭弼自然有机会和帝国政府讨价还价,总而言之我要多少兵,你就得给我多少兵;我要多少后勤保障你就得给我多少后勤保障;帝国政府对此也只有表示会尽全力去解决。孙承宗、袁崇焕之时,都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杨镐呢?他哪有机会与帝国政府这样讨价还价呢?
至于在杨镐之后,帝国政府再也不敢成天逼着前敌统帅盲目出战了。(松锦之战是个例外),如果帝国政府成天逼着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主动进攻敌人,那这三个人的命运是什么样子,恐怕也只有求上帝保佑了。而杨镐之时呢?帝国政府则是成天催杨镐出战;最后把杨镐弄得“惶惧计无所出”,于是杨镐只有闭着眼睛出去打仗了。
我们后来的历史,实际上都是一个劲的抠萨尔浒之战的细节,好象是这些细节决定了萨尔浒之战的结果。于是最终把杨镐的错误无限的放大了,好象是杨镐的错误造成了这次战争的失败。
但就是没有杨镐的错误,明帝国军队躲过全军覆灭的机会有多大呢?
杨镐只是一个官僚,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统帅;做为一个统帅,首先得能与帝国政府讨价还价。
但杨镐,只是一个官僚。帝国政府给他临时拼凑了十万“杂牌大军”,然后就没完没了的逼着他和敌人去决战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