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整个人好象变得无所事事,总算发现自己还能找到一个工作,虽然这个工作并不算太好。2001年5月,正是中国第二波大牛市的末期,市场呈现一种病态的繁荣,不停的板块轮动,各种书籍和电视里,谈论的都是股市,好象那里就是一个投进去就能生钱的聚宝盆。当时我看了一个节目,是一个戴眼镜的胖子讲一种叫指南针的分析软件,其人讲的头头是道,后来回顾起来,不过是把自己杜撰出来的一种成交量变化计算市场筹码的集中和分散,然后根据过往的数据得出一个无往不胜的无敌结论,这种简单的伎俩在我当时看来简直是快速致富的捷径,极大了满足了我对于数量分析的迷信和对于自身能力的想象,在学完这位老大的东西之后,我又看了一本叫做《炒股就这几招》的启蒙书,然后,就开始梦想自己有朝一日在股票市场里大发其财了。
这里,我回顾一下我当初进入金融行业的选择基础,仅仅是因为专业以及金融从业人员体面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形象而已,事实上,对于整个行业并没有很完整的认识,在当时而言,一个制造企业对我来说和银行分别并不大,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区别也不明显,对一个刚就业的新人来说,最大的区别就是工资的多少罢了,在一本《苏黎世的投机定律》书里说,仅靠工资,一个人永远也无法制富,这句话,说的非常对,工资可以给你体面而安定的生活,但无法使得你富裕,富裕的定义是拥有完全的消费能力以及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免受其害。话说回来,在当时能给号称给本科生6到7K的华为才是我最理想的单位,可惜的是我没办法找到这样的工作,直到后来,在我完成了工商管理课程课程学习之后,我才开始知道,华为的高工资是在为一种人才垄断战略打广告,华为快速扩张和盈利来自于一种“合理而巧妙的商业贿赂”以及电信行业的垄断,所有的企业都是生意,你选择企业的时候,最好能够判断其所在行业的生命周期,和所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因为人生命和行业周期以及企业的周期相比,太短暂,如果我们生命以及职业生涯的最黄金时期耗费在一个企业甚至是行业最萧条的时期,那么即使行业在一个周期后复苏,对个体来说,毫无意义,而金融企业的最大的优势是杠杆性,流通性,以及因为存货和回款以及成本方面的轻松而具备的抗周期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