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学理性主义的“硬核”,“确定性的、轨道世界”经济社会观、理性经济人假设和个体主义原则是紧密联系的。一直以来,主流经济学家们坚信,经济世界是理性的,其“自然秩序”是,经济社会的一切事物均处在严格的逻辑秩序中,而且按精确的数学规律合乎逻辑和理性地运动,其运动的轨迹是有序的、稳定的、确定的。同样,这个世界里的活动主体也是理性的,他们严格按照“理性原则”进行选择和行动,他们总是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而行动,而且能够以最合乎目的的方式行动。这样,从原子式的理性个体——经济人出发,借助各种辅助性理性工具(如数学方法),经济学家便能够在其行动的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推演出种种更为具体的理性行为模型;在这些较为具体的模型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就能较便利地解释或预测理性个体在特定情景下可能采取的具体行动,同时演绎出这些行动的社会总和所导致的一般社会状态和整体图景。因而,以理性方法建立起来的主流经济学就是“事物必然是”或“应当是”的知识,从而就是“科学的”。
显然,在主流经济学那里,“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 [64],是虚拟社会里的虚拟人的虚拟“理性行为”,而不是真实世界里的人类行为。由于“硬核”是关于终极实在的形而上猜想,既不可能又无必要对其作直接检验,抛弃它便会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辙。所幸的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已使得那种以把牛顿模式应用于研究社会现象为基础的,在各门社会科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注重探寻确定性的永恒规律的传统理性主义认识论模型正遭到釜底抽薪式的破坏。由此,我们也看到了经济学走向“真实世界”的希望。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