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将考察马克思是如何一步一步揭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形式的发展的”。马克思的《资本论》从讨论商品和货币开始,进而考察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以此说明劳动过程中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获取收益(货币增殖)能力的基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表现形式,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这两者又同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两重性,即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相对应。但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与生俱来的,是它本身的自然形态;但其价值形态则只有通过迂回的道路,在和别种商品的交换中才能获得,也就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这样,通过由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论证了货币的产生。显然,这个货币与实物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它是联系到与使用价值或技术完全无关的价值形式。马克思认为,变成货币的商品在进入流通之前已具有价值,这个价值是由生产货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货币一旦形成,商品的交换过程就成为商品流通公式“W—G—W”。在这里,商品是单纯作为商品而出现,而货币是单纯作为货币而出现,但货币的这种独立的价值形式(货币是在商品流通之外被积累的,而且货币也是整个商品流通的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后产物),就成为“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马克思,1867,中译本第167页)。但是,当出现了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即当资本家用一笔货币雇用劳动和购买生产资料时,他所支付的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目的是要获取剩余价值(货币的增殖),即货币是用于为了贵卖而买时,它就转化为资本。正如马克思把它化成公式时写道:“因此,G—W—G′事实上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105](同上,中译本第177页)“在生息资本的场合,G—W—G′的流通。表现为一种简练的形式,G—G′”。这种流通形态成为资本流通的一般形态。作为生产的目的,使用价值的转化在这里就为交换价值的量的扩大所代替(马克思,1867,中译本第4章)。换句话说,只有当资本家能够从中得到一笔数目更大的货币时,他才有理由投资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这个增加的货币,即G与G′的差额,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ΔG)[106],其货币表现即为利润,它为资本家提供了“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斯威齐,1942,第4章)。也正因为货币增殖(ΔG)的出现,使得这个形态中的货币不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成为了资本形态的货币,即货币资本。在这里,货币的增殖即利润的获得就成为资本流通的推动力,这也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得以运转的动力。因此,货币与资本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就象连体兄弟一样影形不离。换句话说,货币的普遍性使得一切不同的劳动活动彼此发生联系,而且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所有的统计资料都是按厂商以货币为基础的成本—收益计算得到的,厂商的行为目标和行为基础都是以取得货币增殖为导向的,是为了追求货币利润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联系在一起。在讨论劳动价值论时,马克思把货币的本质视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并强调了只有货币才能表示劳动时间的价值,即货币是具体化在商品中的劳动的衡量标准。当只有货币能够作为价值尺度来计量价值总量时,它将与只具有相对价格意义的一般商品相区别。而马克思这样表述货币的性质正是为了说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因为所有的商品,作为价值,是具体化的人类劳动,所以它们本身是可以衡量的,它们的价值可以共同的用一种同样的特殊商品为衡量标准,并且这种商品可以被折合为它们的价值的共同标准,就是折合为货币。货币,作为价值的计量标准,是内在于商品价值的衡量的必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劳动时间”(马克思,1893)。可见,在马克思经济学中,货币和劳动力分别作为一种商品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货币,资本主义就不可能存在;没有工资劳动,就没有货币。所以,资本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货币经济”。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