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中,真正具有突破意义的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首次将商品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框架。马克思和恩格斯未曾设想在未来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商品经济,加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排斥市场调节的历史背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一次重大突破,是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探索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为全面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邓小平同志对该《决定》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这个决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2004,第1006页)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1985年9月,在由重庆到武汉的“巴山号”游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被称为“巴山轮会议”)。该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探讨。(参见刘国光等,1985)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而1989年,在针对经济过热的治理整顿中,指令性计划调控的作用有所加强,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种提法又侧重到计划经济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