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6-12 19:44:54
认识中医之现实篇
上一篇讲了中医的历史,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历史是辉煌的,但说到现实则是悲凉的。七十年前中医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了西医,取得了继续生存的机会,但是到了七十年后的今天,如果中医再次面临类似的危机,恐怕没有哪个中医师敢直面这样的挑战,那么中医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答案恐怕是令人失望的。和同事闲聊时曾经提及中医还有多少年寿命,普遍认为如果维持现状,应该不会超过五十年。所以同事的适龄子女中学习中医的几乎是凤毛麟角,这和中医前辈们普遍培养后代子承父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到此,或许有人会说“你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好,下面就来看看中医的现状和这种情况又是如何造成的。
中医的现状
首先,要说的是中医的执业机构,和七十年前中医的行医地点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平心而论,中医的医疗环境还是有所改善的,看看现代在大中城市中的中医医院,从设备到环境上都和七十年前的中医医馆有天壤之别。这足见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还是有发展的。但当我们深入研究后,却发现在繁华的表面下却存在着巨大的危机。许多中医的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困境,各地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医院还能自负盈亏,许多中医机构只能为生计而苦苦支撑,不少在商品市场竞争中败下阵的中医医院只能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笔者所在的直辖市,原本也只不过有四家市级中医医院(连市级西医医院数目的零头都赶不上),其中有两家效益还过得去,而另外两家正在搞弱弱联合。三家市级直属医院是什么概念呢?国家规定一项国家级课题必须由三家以上省市级医院参与,也就是说如果弱弱联合的两家医院还不能改善经营状况而导致关门大吉的话,那么再搞中医的课题就不得不联合外省市的兄弟单位。下面的区县级中医医院情况也差不多,在效益好的医院行医者也是有房有车,而效益不好的则只能靠冬天卖皮鞋、夏天卖凉席度日。在乡村虽然还散在着一些中医诊所,但多是个体经营,不属于政府拨款的、医保报销的医疗网络之中。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