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7-08 22:24:49
【70】 至圣先师(下)
中国哲学有一个特点,就是话不说透,甚至不说明白,要后人自己去领会,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个特点恐怕也是由孔子开始的。且看《论语》:
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而遵守礼制为仁。)”
仲弓问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仞。(仁人说话迟钝。)”(孔子接着解释道,做到很难,说出来能不迟钝吗?)
子张问仁,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四个人四个答案,那个樊迟更绝,问了三次,孔子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
樊迟一问仁,孔子说:“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先经历困难而后有收获,可以称作仁。)”
樊迟二问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三问仁,孔子又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于是乎,“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上百次,它的含义竟次次不同,我们始终找不出哪一条才是真正的定义。
两千多年来,诸多学者对“仁”做了各种不同的注解与分析。以至于作为中华文明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字眼,每一个中国人对“仁”都不陌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对“仁”的理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