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05-26 23:57:21
第四节二王的榜样
正在这时,司徒王浑挂掉,那个王戎就当上了司徒。这哥们是竹林七贤里年纪最小的老弟,又是七贤里官位最大的人。七贤里是他和山涛都当了大官。山涛虽然也是名士出来,平时也常参与名士们的聚会,表演一下名士风度。可这哥们玩过之后,还知道做点实事,才是为官之本,举荐的有很多还与人才两个字沾点边,还讲究一下德才兼备,有点水平为人民服务。可王戎却完全不是这样。这家伙对自己的钱财现实得很,像做日记一样,天天计算家里的收支,可对国家的事却一点也不关心,好像这个大事跟他无关。开什么会,他虽然坐在主席台上,但却跟来旁听的代表一个样,要表决什么来了,他就跟大家伙一起,人家鼓掌他鼓掌,人家举手他举手,完全是一付来“打酱油”的模样。当然,他领全国最高工资,位列三公,要处理的日常事务肯定有N多,如果认真起来,还真的要日理万机。可这家伙却全不管,对下属表现得无比信任,什么都让手下的马仔去处理,老哥子却发扬竹林七贤的光荣传统,到处去玩,遇妞泡妞,有酒喝酒,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
如果是在别的朝代,这样的三公老早就给批得没有渣,然后被开除公职,踢出政府办公大楼,赶快卷起包袱回家。可晋朝就是晋朝而不是别的朝代,重用的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光他一个人这么做,其他人都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晋朝也不会是以后那个模样。偏生这家伙又是主管人事的。他的人才观跟山涛一点不一样。他考核人的标准就是看你的名气如何以及你清谈的水平到什么程度。你名气越大,他就觉得你越有水平,就提拔你。你的清谈水平厉害,他也不会遗漏你这个“人才”。
人家知道他的这个标准,个个都把嘴皮练得好好的,做得随时随地都能对答如流,然后去找他跑官要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阮咸的侄子阮瞻去找这个王叔叔要个官来玩玩。王叔叔二话不说,当场按程序办事,马上出题考他:“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
阮瞻答:“将无同。”
如果是别人,估计还会问一下,为什么相同?可王戎同志一听,当场赞叹得像刘备见到诸葛亮一样,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人才就不能浪费,就不能埋没。他马上任命阮瞻同志为司马徒府的秘书。阮瞻同志只用了三个字,就当上了领导干部,因此很多人就把小阮叫“三字掾”。
这时,他的堂弟王衍也做到尚书令了。这家伙的清谈爱好比王戎更高一个档次。他也像王戎一样,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从不知道当官的职责是做什么的,好像当官就是为了占公务员编制、领工资,然后天天去聊天。这哥们的主要聊友是河南尹乐广。这家伙是个公认的大帅哥——当初山涛同志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说:“这个老娘是怎么搞的啊,居然能生出这么帅的人来,”因此,他除了聊天之外,就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人气,王戎天天计算自己的财产,而他天天关心自己的人气涨了几个百分点。所以不久他就跟现在那些超女快男一样,迅速走红,成为全民的超级偶像,个个都觉得做人就要做到王衍这样的的人。因此,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又欣起一场学名士、尚清谈的高丨潮丨。这家伙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跟他的弟弟王澄像现在的人物访谈栏目的主持人一样,喜欢评论他人。不过,很多人都认为,这两个人物评论员对人的评论还算不错,比较客观公正。
王衍因为爱惜相貌,喜欢潇洒,因此很注重形象,不学竹林七贤那一套,但他的老弟王澄却一点不一样。这哥们跟那个阮咸、阮修、胡毋辅之、谢鲲、王夷、毕卓这几个家伙都全盘继承七贤的传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想泡在酒里,而且喝醉了,就先跳脱衣舞,再醉下去,就表演集体裸奔,觉得好玩得很。胡毋辅之有一次在家里狂喝,喝得他的儿子都忍不住了,大声叫他的名字:“我靠啊!彦国同志,都老成这个样子了还喝这么多?你难道真的不要命了?”如果是别人听到儿子直呼自己的名字,这时候肯定会借着酒意,不把这个儿子痛扁一顿,也要把他狠狠地教训一场。可这家伙不是别人,听到儿子敢手叫自己的名字,心里就认为,儿子已经长大了啊,也可以喝酒了,呵呵,从此家里也有酒友了,不用跑那么远去找人玩人为艺术了。他马上叫儿子:“你他妈的想喝就进来喝,在门外大喊大叫做什么?父子俩那天猜拳打码,嘴里叫的全是“哥俩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