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唐太宗下令,从即日起皇太子从国库拿东西,管理国库的那些大官小吏们不要给予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当时左庶子张玄素上书劝谏,他虽然是你亲儿子,国库也就你们老李家仓库,可还是要有个法来约束。结果,张玄素在早朝时被太子派人伺机狠揍一顿,几乎把他给打死!太宗也不追究。同年,国家出了个巨贪党仁弘,按罪当诛,太宗亲自作秀,再次曲法护其命。说他,功大于过,不要动不动就杀人,这样不好。汉王李元昌是个祸害,所干的事没几件好事,又常常无端杀害劝谏他的侍臣,太宗却睁只眼闭只眼,也不依法处理。撇开史书中唐太宗有关“法制”的光辉语录,对比研究贞观时期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诸如此类的事例还真不少。
待续待续
唐太宗在位时,一直梦想恢复封建诸侯制度,而这种制度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最可能导致内乱和亡国。早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就想建立封建世袭制度。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不顾魏征等大臣劝告,有旨命令官员起草封建条例,定等级,实行皇族与功勋大臣世袭封建。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6月,下诏,荆州都督荆王元景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他们的子孙可以世袭,又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也可以世袭。除非有大故,不得黜免。然而以唐太宗的脾性和手腕,将大臣分封在外又难免重演“狡兔死,走狗烹”或君疑臣反之类历史惨剧。我们就拿出生入死为唐太宗效力多年的尉迟敬德为例,贞观十三年二月,唐太宗就责问尉迟敬德说:“人家都说你想造反,这是为什么呢?”尉迟敬德这个夺槊陷阵智勇双全的猛将,当时吓得就解衣投地,露出为唐王室打天下留下的满身伤疤。“主公,我跟着你征战多年,破王世充、窦建德,后来又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玄武门外,我一个人……。”打住,打住,别说了,兄弟。唐太宗有所感动,赶忙打住,真怕这小子把他底给掀了。你想想,连尉迟敬德这样的大臣都可能受到怀疑,还有谁敢放心地受封到外地去呢?同月,左庶子于志宁、侍御史马周等上梳谏唐太宗不要实行分封制,而长孙无忌等又上表不愿受封离京。于是唐太宗才下诏停止世袭封建。应该说唐太宗的分封梦就到此为止了。可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在留与接班人的《帝范》中仍然对“封建亲戚”念念不忘!有史可查的20多年中,唐太宗一直想实行世袭分封制!这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小事!唐太宗是否真心想分封功臣姑且不论,但他想分封皇子皇孙却由此可见是不争的事实。而历代分封、世袭致乱的史实又证明,分封诸侯乃亡国之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