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北大内部说起。北大内部的斗争由来久矣,但它并不如外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新旧之争,这其中还夹糅着门派之争与人事斗争。在五四前后,当时北大主要有四个派别:一是章门弟子,即章太炎门下的弟子,有陈大齐、康宝忠、朱希祖、黄侃、钱玄同、鲁迅、周作人、马裕藻、朱蓬仙、沈兼士、刘文典之众,蔚然成风,势力颇大,实际掌舵人则是沈尹默(挂了太炎先生门生的招牌,心思深沉,被人称为鬼谷子)和马裕藻。尽管章门弟子在赶走前北大校长严复手下的桐城派上高度一致,但他们的内部也分左中右三派,积怨颇深,有人甚至用“矛戈森立”(马叙伦语)来形容其中的纠葛;二是胡适、陶孟和为首的英美派,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暴得大名,但当时资历尚欠,植党未深,实力尚不能与章门弟子相颉颃,五四前在教务长的选举上还曾被沈尹默暗中挤兑过一次;第三派是李石曾为首的留法派,他们的势力在五四后还会不断地壮大,这是后话,暂且不提;第四派则比较神秘,被胡适称为“温州学派”,其代表人是汤尔和和马叙伦,他们同是温州大学者陈介石在养正学堂的弟子,互相还拜了把子,结契甚深。汤尔和虽不是北大教授,但由于善用权谋,心思蜿蜒,颇得蔡元培倚重,而马叙伦人脉很广,和章门弟子中的许多人关系亲密,二人又都热衷政治,因此在北大许多重大事务上颇具影响力。四个派别之间的斗争和合作,直接影响了北大后来的走向。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出,民国的很多文人学士们,他们有阳的一面,也有阴的一面。理想和权术,公心和私利,共同存在和影响着他们的内心与行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