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66节

热门小说推荐

12月4日上午,美陆战1师师部召开会议,开始讨论部队撤向古土里的具体方案。现在,联合国军在下碣隅里的人员有(还没有转移的伤员未计算在内):美陆战队员约8000人、美10军军部直属人员1500人、美7师费斯特遣队人员385人、英军陆战队员125人、南朝鲜丨警丨察约40人,总兵力在一万以上。鉴于目前在下碣隅里部队的编制非常混乱,史密斯师长决定将下碣隅里的所有兵力分成平均的两份,分别暂时归入陆战5团和陆战7团的战斗序列中,由此编成陆战5团战斗群和陆战7团战斗群两个团战斗群。两个战斗群的兵力分配如下所示:

陆战5团战斗群:

群指挥官为美陆战5团团长默里。配属有美陆战5团、美陆战1团3营、英陆战队第41突击队、美陆战1师工兵1营A连、美10军第4通信营分遣队、美7师31团坦克连、美11炮兵团1营(A、B、C三个连)和2营D连,以及美陆战1师第2辎重队(该辎重队是由下碣隅里联合国军勤杂部队的一部编成的,由美陆战1师坦克营营长H?米伦中校指挥,配属有美陆战1师卫生营分遣队、勤务营分遣队、第1汽车运输营分遣队、美3师工兵10营D连、美陆军513汽车连、美陆军515汽车连、宪兵交通排)。

陆战7团战斗群:

群指挥官为美陆战7团团长利曾伯格。配属有美陆战7团、陆军暂编营(由385名美7师费斯特遣队逃到下碣隅里的幸存人员组成)、美陆战1师工兵1营D连、美10军第1通信营分遣队、美陆战1师坦克营D连、美11炮兵团3营(G、H、I三个连)和4营L连、美陆战1师第1辎重队(该辎重队也是由下碣隅里联合国军勤杂部队的一部编成的,由美陆战1师勤务营营长查尔斯?班克斯中校指挥,配属美陆战1师师部营、美10军军部分遣队、美第2海军陆战队战术航空控制队航空支援班、美10军第1通信营分遣队、美陆战1师卫生营分遣队、通信营分遣队、美陆战1师第1汽车运输营主力、宪兵连)。

以上两个团战斗群的具体行动方案是:陆战7团战斗群各部于12月5日陆续将阵地交给陆战5团战斗群。陆战7团战斗群作为撤退先锋于12月6日凌晨4点半开始向古土里退却。与此同时,陆战5团战斗群要尽力确保下碣隅里环形阵地,直到陆战7团战斗群安全撤走方可跟在其身后撤离。在12月6日突围开始时,史密斯师长将首先乘直升机飞到古土里,坐阵那里指挥突围。

由于部队要轻装突围,史密斯师长又下令要销毁多余的食品和弹药。食品只留下够两日食用的量,弹药则只留下一日份,其余则将被统统烧掉。下碣隅里陆师战地小卖部里的大量饼干、糖果等零食自然也在销毁之列。不过,史密斯随即就改变了念头:与其将这些无足轻重的零食销毁,倒不如把它们统统发给官兵们吃。这样,在下碣隅里的一万多名联合国军很快就都分到了许多零食。

同日下午,阿尔蒙德又一次飞抵下碣隅里,为史密斯师长、默里团长、陆战7团的利曾伯格团长和陆战师第1运输营营长奥林?比尔中校颁发勋章(12月2日,就是比尔营长指挥了陆战队在长津湖冰面上救出322名美7师费斯特遣队官兵的行动)。授勋仪式上,作为一军之长的阿尔蒙德情绪激动,失声痛哭——正是因为阿尔蒙德当初坚持让美10军冒进,才造成了美陆战1师如今陷入重围的局面。这是阿尔蒙德自责和为部队命运担忧的哭声。然而,刚毅的史密斯师长却不动声色,默默接受勋章,和他的军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授勋仪式结束后,阿尔蒙德批准了美陆战1师师部拟定的撤退方案。

在12月初的几天里,为了掩护联合国军从下碣隅里的撤退,7艘搭载着大量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的美军航空母舰陆续聚集到兴南港外的海面上。到12月4日,航母的集结完成了,它们是:美国海军的快速反应航母 “雷特号”、福日谷号”、“菲律宾海号”、“普林斯顿号”;护卫航母“培登海峡号”、“西西里号”;轻型航母“巴丹号”。兴南港外的海面上,天寒地冻,航母甲板上都结了冰。每次飞机起飞前,航母上的美国海军官兵都要花大力气把冰清除掉。此外,在兴南以西连浦机场上的联合国军战机也被赋予了掩护美陆战1师的任务。这样,就一共有500架飞机被投入到了对联合国军撤离下碣隅里的行动的掩护当中。美陆战队头顶强大的空中火力网已完全形成。

到12月5日早晨,尚有超过1800名联合国军伤员滞留在下碣隅里。这一天,空运转移加快速度继续进行。美国远东空军战斗运输司令威廉?特纳少将于是日乘运输机飞抵下碣隅里,向史密斯师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用空运将下碣隅里的联合国军全部送到后方。这一建议立刻就被史密斯师长否决了——如果所有在下碣隅里的部队都要空运后送,那就势必要留至少一个连的陆战队员掩护机场。到最后,该连几乎肯定会被涌入机场的中国军队全歼——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来说,抛弃战友是最令人不耻的行为之一。而且,如果下碣隅里的部队就这么一走了之,联合国军在古土里和真兴里的部队也将失去接济,难以自行突围,最终很可能会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Leave no one behind.(不抛弃一人)”是美陆战队的重要战斗信条,史密斯师长无论如何也不会违背。

12月5日,大批获悉美陆战队即将向海边突围的西方记者从日本搭乘运输机蜂拥来到下碣隅里,在一个帐篷内参加了史密斯师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道:“现在海军陆战队是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撤退吗?”对此,史密斯师长进行了得体而又颇有气势的回答:

“撤退,是指向己方控制的区域退却;此战,我们的后方已完全落入敌手。因此,我们不但要突围,还要彻底打垮敌人。我们只是在向南进攻。”

史密斯“向南进攻”的说法固然有狡辩的味道(毕竟,陆战师的最终撤退目标是三八线以南的联合国军控制地区)。但是,这句话反应出了美陆战1师将要战斗到底的决心,也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莫大的鼓舞。在1950年12月5日这一天,有两条重要消息从朝鲜战场传到美国人民耳中——一条是西线美第8集团军弃守平壤,另一条则是陆战1师将要“向南进攻”。那时,联合国军刚刚经历了突如其来的清川江惨败。随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的原子丨弹丨威胁,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悲观和恐怖气氛。长津湖畔的美陆战队在这时发出了“向南进攻”的决然之声,无疑是一剂最有效的强心针。随着记者们将一条条有关美陆战队在长津湖畔的消息发回美国,整个美国都在一夜之间知道了下碣隅里这座朝鲜东北部山区中原本默默无闻的小镇。对于顽强的美陆战1师,美国人民给予了比对第8集团军要多得多的敬意。无数美国人开始祈祷,期望那里的美陆战队员能平安撤离。

12月5日黄昏,最后一架运输机在下碣隅里机场腾空而起,消失在南面的天际,带走了最后一批伤员。此日,一共有1850名在下碣隅里的联合国军伤员被安全空运转移。这样,经过5天的紧张空运,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内的全部联合国军伤员共4312人就全被安全转移了(若将五天人数累加则不止此数。大概是因为有的混上飞机者又被带回来了)。在这些伤员中,有美陆战队员3150名,美陆军官兵1137名,英陆战队员25名。运走这么多伤兵的同时,飞机还运走了很多损毁的装备、影响撤退的帐篷、取暖气、打字机等辎重,并一共从日本的医院里带来了537名痊愈的美陆战队员。最值得一提的是,有138具联合国军官兵的尸体也被空运走了。整个行动中,美军运输机仅损失C47运输机两架,而这两架飞机的机组人员和上面的伤员也无一损失——它们中的其中一架就是前已叙述,于12月1日损毁于机场跑道的那架。另一架则刚一起飞就因故障熄火,迫降在下碣隅里环形阵地以外。环形阵地内的美陆战队立即派出一支小分队紧急出击,救回了上面的全部机组人员和伤兵。

对于美陆战1师来说,下碣隅里的伤员空运后送的意义是非凡的:通过这次极其成功的空运,美陆战队摆脱了4000多名伤员的负担。现在,每个在下碣隅里的联合国军官兵都可以投入战斗,无需为保护伤员而操心。总之,一条长仅880米,宽仅15米的飞机跑道为美陆战1师能够突出重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月5日天黑后不久,两架为下碣隅里环形阵地提供空中掩护的B26轰炸机突然俯冲而下,向环形阵地上的友军猛烈投弹、发射火箭弹、扫射,很快就被地面联络制止了。地面部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根据两架B26轰炸机飞行员的事后解释,他们当时通过无线电收到了攻击下碣隅里的命令。这估计是中国军队通过缴获的美军电台所为。除此之外,是夜是平静的。中国军队没有对下碣隅里展开任何攻击。为了打光多余的炮弹,在下碣隅里的美11炮兵团部队对镇外进行了整夜的射击。整个下碣隅里环形阵地忙忙碌碌,两个团战斗群的官兵都在为撤退进行最后的准备。

在此,我们先来看一看目前下碣隅里即将撤退的联合国军所面临的局势——如前所述,长隘路下碣隅里——古土里段长18公里。撤退部队即将进行的任务,就是向南走完这18公里,进入以美陆战1团2营为基干的古土里环形阵地。目前,在整个盖马高原上,中国第9兵团各部的配置和行动如下: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