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69节

热门小说推荐

12月7日早上7点,响彻了一夜枪炮声的下碣隅里再次安静下来。如前所述,此时美陆战7团战斗群的先头进入了古土里。按照计划,陆战5团战斗群也要退向古土里了。陆战5团默里团长下令团战斗群以陆战5团3营、陆战师第2辎重队、陆战5团1营、陆战1团3营、英陆战队第41突击队、陆战5团2营的顺序向古土里退却。后退随之开始。在从下碣隅里出发以前,英41突击队的英军官兵特别进行了集体军容检查。突击队的士兵们站成整齐的队列,接受军官对服装和装备的查看。所有着装不齐或装备保养不良者者都受到了军官的处分。这样,英41突击队以整齐的军容和饱满的士气退出下碣隅里,保持了大英帝国军人的荣誉。

由于陆战5团战斗群的后退在白天进行,拥有强大的空中掩护,中国军队对他们的阻击力度因而不大。到将近中午的时候,只剩占据着东丘的美陆战5团2营和少量工兵还没有撤出了。这些留在后面的工兵的任务是:彻底破坏下碣隅里,销毁美军遗留在此的所有物资。正午以前,美军工兵完成了在整个下碣隅里镇布设爆破装置的任务。下碣隅里镇的几千名居民被迫离开久居的家园,在酷寒中赶着牛车,扛着大包小包排成长长的队伍,准备跟随美陆战5团2营后退。正午,陆战5团2营开始撤离。同时,美军工兵开始引爆遍布全镇的爆炸装置。在接连的剧烈爆炸声中,大地颤抖起来。大火和横飞的木石碎屑布满了下碣隅里的街道,整个下碣隅里笼罩在可怕的火光中,情景宛如世界末日——下碣隅里镇被彻底毁灭了。美陆战5团2营和数千名朝鲜百姓踏着沉重的脚步,把剧烈爆炸和燃烧中的下碣隅里抛在脑后,向古土里退去。在严寒之中,朝鲜难民扛着家当前进着,对家园彻底被毁这一残酷的事实完全木然——战乱已经让他们彻底麻木了。与此同时,中国第76师开始冲进下碣隅里,冲进熊熊大火中试图寻找仅剩的美军物资,却什么也找不到——这些物资正是中国军队所奇缺的,但美军已把它们干净彻底地销毁了。

在古土里,为了接应陆战5团战斗群的南下,美陆战7团团长利曾伯格于12月7日上午11点命令陆战7团2营、3营北上到“地狱火之谷”附近的位置占领阵地。两个营的陆战队员们刚进入古土里不久,此刻都疲惫不堪,大都躺在帐篷里睡觉。在军官的严令之下,他们一个个从帐篷里爬出来,拖着疲惫的身子沿道路向北开去,不久就几乎未受抵抗地来到“地狱火之谷”。两个营发现公路东侧的富盛里村长有少量中国军队在活动,随即对村庄进行清剿,轻松地消灭了在村内据守的中国军队。在村中,他们还发现了22名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重伤员,将其带回——他们是11月28日向中国军队投降后被寄放在这里的(见第十八章)。这样,在陆战7团的接应下,陆战5团战斗群没有经历太激烈的战斗,其先头部队于12月7日下午5点到达古土里。四个半小时后,也就是晚上9点半,最后尾的陆战5团2营也退进了古土里。由于美军担心中国军队混在难民内,因此禁止跟在陆战5团2营之后的数千名难民进入古土里环形阵地。这些难民只好坐在古土里环形阵地北面的雪地上,在酷寒的野外中过夜。

至此,约10000名联合国军从下碣隅里向古土里的撤退结束了。此次撤退前后历时39个半小时,撤退距离为18公里。此段路上,美陆战队付出的代价是:战死103人,负伤493人,失踪7人,合计603人。与他们交战的中国第26军的阵亡人数则在1600人以上。这样,到12月7日,美陆战1师主力基本保持着完整安然进入古土里,长津湖畔联合国军撤退的第二步完成了。接下来,他们还要闯过天险黄草岭,才能退出盖马高原。

二十七 水门桥的争夺——1081高地决死战和从天而降的桥梁

如前所述,11月30日——12月7日间,美陆战1师主力在长津湖畔进行了柳潭里——下碣隅里——古土里的撤退作战。在此期间,东线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完成了向海边的撤退。美7师和南朝鲜第1军各部纷纷从中朝边境或靠近边境的地方退至清津--兴南之间的海岸线一带。与此同时,美3师则一直确保着咸兴、兴南滩头阵地。下面,就对以上各部在11月末至12月初这段时间里的基本情况进行叙述:

11月间,在咸兴、兴南、元山进行警戒的部队是美3师和配属给该师的南朝鲜陆战团、南朝鲜第26团(此团于11月5日划至美3师旗下)。美军步兵3师,师长罗伯特•索尔少将,师的三个步兵团为7团、15团、65团(波多黎各团)。加上其余配属部队,师的兵力为1.6万人。和美7师一样,该师也由"帮对体制"编成,师的1.6万人中有8500名是南朝鲜兵。此外,该师的7500名美国兵民族成分也很杂:他们大都来自美国海外自治领波多黎各、美属维尔京群岛,还有很多人是第二代日本移民。这样一来,美3师不仅由美国兵和南朝鲜兵大量混编而成,而且黑、白、黄肤色的人员混杂。师的官兵来自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部队凝聚力很低,战斗力不强。因此,该师自11月5日在北朝鲜登陆以来就一直担任卫戍滩头阵地的任务。离海不远的太白山脉东北部正处于该师防区内。在这一重峦叠嶂的山区间,活动着25000名北朝鲜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属于新编的北朝鲜第3军团,和在"铁三角"的北朝鲜游击队一样也是化整为零的北朝鲜正规军,战斗力很强。在整个11月,美3师的所有作战任务就是和这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交战。北朝鲜游击队时常主动出击,袭击美3师的阵地。美3师的损失虽然说不上大,但该师官兵总是和来无影去无踪的游击队战斗,部队疲于奔命。

到12月1日,随着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退入"平壤防线",麦克阿瑟在当天命令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将美3师集结在元山,准备将此师向西开进,加固"平壤防线"。同时,南朝鲜第26团被从美3师中抽离,转归美7师节制。得到命令的阿尔蒙德对麦克阿瑟准备将美10军的整整一个师转用到西线感到很不满。他一边遵照命令让美3师迅速向元山集结,另一边又从军部中派出一些参谋于12月3日到达东京,请求麦克阿瑟将美3师留在东线。如前所述,在12月3日,西线中国军队占领成川,"平壤防线"随之不复存在。这样,经过美10军参谋的劝说和对目前战局的考虑,麦克阿瑟于12月3日收回将美3师调往西线的命令,美3师回到了阿尔蒙德手中。美3师的新任务,是确保咸兴、兴南滩头阵地。

如此一来,美3师就必须要收缩阵地,将全部人员都集中到咸兴、兴南、连浦、地境一带。东海岸的重要港口城市元山就这样被放弃了,在元山的联合国军要迅速乘船撤到南朝鲜的釜山。12月3日当天,在元山的联合国军有美3师编制杂乱的一部以及一小支美陆战队海岸警戒人员,共计3800人,车辆1100台。此外,元山一带还有等待登船转移的上万吨军用物资和7000多名朝鲜难民。在这一天,聚集在元山的上述人员和物资开始拥挤在港口上,排成有序的队伍登船撤离。联合国军的元山撤退正式开始。此次撤退共持续一周时间。到12月9日,上述的所有物资和人员全部撤离元山港。在元山外围潜伏了多日的大批北朝鲜游击队于当天进入元山,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东海岸重镇。

在12月4日夜,美3师主力和南朝鲜陆战团完成了向咸兴、兴南地区的集结。该师的阵地北起麻田洞东南面16公里处的五老里,南至兴南港,西达连浦(兴南以西约5公里),东到地境(兴南以东约7公里)。在此之后,他们将一直守在这一滩头阵地上,直到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的其余部队全部从兴南港搭船撤走。

另一方面,美7师主力于11月末开始从赴战湖畔和中朝边境的惠山镇向咸兴、兴南地区后撤。如前所述,为了掩护该师撤退,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于12月1日将南朝鲜第26团从美3师中抽出,划给该师节制,以该南朝鲜团确保惠山镇--兴南之间的公路。在南朝鲜第26团的掩护下,美7师主力于12月5日夜间未经战斗地退至咸兴、兴南滩头阵地;

南朝鲜第1军各部于11月末开始向海边后撤。该军一边和尾追的北朝鲜军激烈交火一边后退。北朝鲜军的尾追进攻不算非常激烈,该军因而得以迅速地向海边撤退。到12月5日,军的南朝鲜第3师已未经战斗地完整撤至清津、吉州之间的海岸,开始搭美国军舰撤向南朝鲜;南朝鲜首都师和南朝鲜第1军军部则继续沿东海岸公路向咸兴、兴南地区撤退。

综上所述,在12月7日,东线联合国军各部的基本情况如下:南朝鲜第3师和美7师正在乘船撤离中;南朝鲜首都师在向咸兴、兴南靠拢;美3师正在确保咸兴、兴南滩头阵地;美陆战1师主力则聚集在靠近盖马高原出口处的古土里。接下来,我们就把目光转回到美陆战队的身上,来看一看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上一章已述,12月6日到7月间,约一万人的联合国军部队以伤亡仅603人的代价成功击破中国26军77、78师的阻拦,基本完整地从下碣隅里安全退入古土里。美陆战1师主力退却的第二步完成了。现在,美陆战队面前的障碍仅剩黄草岭。只要向南通过黄草岭山口,美陆战1师主力就算退出了盖马高原。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