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土里以南两公里的地方,长隘路西侧耸立着1328高地,东侧则有一个小山头。从早上开始,陆战7团3营就迎着暴风雪对1328高地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在之前的战斗中,该营减员极其严重,目前全营三个步枪连的能战者不过是130人(G连、H连各50人,I连30人)。由于天气恶劣,该营得不到空中支援。中国第60师一部坚守高地,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残破的陆战7团3营猛攻该高地一上午也没有任何进展。陆战7团团长利曾伯格对此感到异常焦急。中午时分,利曾伯格严令3营赶快拿下目标。3营营长威廉•哈里斯中校则对他的顶头上司报以愤怒的回答:“我手上人就这么多,该派上去的都派上去了。”
利曾伯格团长只好增加进攻1328高地的兵力,预备队陆战7团2营被派了上去。与此同时,鉴于撤退时间紧迫,陆战7团1营开始沿道路南下。下午,风雪更大了。在陆战7团3营继续正面进攻1328高地的同时,陆战7团2营向西进行迂回,从侧面冲向了该高地山顶。山顶的中国军队没有想到美军会从两方面一起攻上来,猝不及防,最终被击溃了。到下午6点前后,从两个方向攀上1328高地的陆战7团2营、3营在山顶会合。
12月8日白天,在道路西侧的美陆战队整日进攻1328高地的同时,道路东侧的美陆军暂编营也进行了整日的向南进攻。是日上午,陆军营未经任何战斗,就占领了古土里以南两公里处那座公路东侧的小山头——该山头根本无人防守。陆军营占领这一山头后,又继续向南面800米处有中国军队防御的1547高地发起攻击。鉴于陆军营战斗力薄弱,美陆战5团团长默里随即将陆战5团1营从古土里派出,支援陆军营的进攻。到下午4点,这两个营粉碎了中国第60师一部在1547高地上的顽强抵抗,随后又打退了中国军队的一次小规模反击。至夜幕降临时,1547高地也已完全落入美军之手。
然而,从这天中午开始沿长隘路南下的陆战7团1营在整个下午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1547高地以南的1304高地下,该营的队列被山顶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阻挡住了。由于风雪肆虐,海盗式飞机不能进行空中支援,该营难以击破中国第60师的阻拦,被一直阻挡到了天黑。天黑以后,该营的三个步枪连在1304高地下构筑简易的环形阵地,就地转入防御。随该营一同行动的两辆装载架桥器材的卡车则返回北面较为安全的地方,停在了1304高地下。
12月8日一整天,长隘路上的中美两军都在狂风暴雪中进行着战斗。美军不但没有得到空中支援,其炮兵火力也由于风雪中能见度太低而难以有效发挥。不过,美陆战队仍然依靠其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完备的防寒措施取得很大战果,占领了道路两侧的要点1328高地和1547高地。此外,是日白天,有一架C47运输机于风雪中在古土里小机场奇迹般地降落,运走伤员19人(12月9日天气好转,运输机又从古土里运走剩下的重伤员225人)。12月8日夜,战场是平静的。由于酷寒和补给不济,中国第60师的官兵已经没有体力对长隘路上的美军发起自己所擅长的夜袭了。然而,这一夜,那两辆装载架桥器材的卡车中有一辆出了意外:该卡车停在一处冰封的水潭上。天黑以后,水潭的冰面承受不住满载架桥材料的卡车的重压,连着卡车一起塌进了下面的水里。不久,这辆卡车被美军工兵用另一辆卡车从水里拖了出来。然而,它的引擎已经进水冻结,无法发动。该车只好被遗弃,车上的材料被转移到了第二辆卡车上。如前所述,到12月9日拂晓,天晴了。雪后初晴往往是最寒冷的时刻,1304高地上被暴风雪和寒冷折磨了一夜的中国军人此时已基本被冻僵在阵地上。天刚刚亮,道路上的美陆战7团1营就以A连对1304高地展开冲击,很快就粉碎山顶守军的微弱抵抗,将该高地占领。接下来,该营的B连和C连超越A连,继续南进,很快又轻松夺取占领了道路西侧的两个山包。与此同时,道路东侧的陆军暂编营也向南发起进攻,经微弱战斗占领了一个能俯瞰一段公路的小高地。在上述高地上,中国军队都已被冻得奄奄一息,几乎毫无战斗能力。
陆战7团1营在清除了1304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后以B连的两个排留守高地,其余部队继续踏上南退之路。同时,在古土里的美陆战1团战斗群派出陆战1团3营,以该营的三个连分别和1304高地上的陆战7团2、3两营、1547高地上的陆军暂编营和1304高地上的陆战7团1营B连分别换班。被换下的部队聚集在公路上和公路两边,在美陆战7团1营身后朝南开进。
上午11点,公路上的撤退先锋美陆战7团1营进至距离水门桥近在咫尺的地方。在水门残桥北端,有一座能俯瞰该桥的小山头,上面有50名中国第58师172团官兵在战壕中固守——他们的任务是以火力封锁水门桥这一美陆战队的生命要道。陆战7团1营立即以B连的一个排向该高地发起冲击。高地上的中国守军没有进行一枪一弹的还击,B连的那个排很快就冲上了山顶,发现阵地中的50名中国军人已经全部冻僵在壕沟里。这些中国军人虽然还没有死,但全部只剩一口气,被冻得动弹不得。美陆战队员们只好把这50个被冻僵的中国士兵从战壕里一个个拉出来,将他们俘虏。这些中国俘虏的脚因为酷寒而肿得有足球一般大,许多人的手和枪都冻在了一起,美陆战队员要费好大力气才能将其掰开。这时候,时间是12月9日正午12点。
这样,水门残桥北端的中国军队阵地就被美军清除了。此时,如前所述,在水门桥南端的1081高地北坡,防守1081高地的中国军人正在对美陆战1团A连进行最后的抵抗。至此,中国军队已不能将哪怕一点点火力打到水门桥上。美军控制了水门残桥。下一步,美军工兵就要开始架设车辙桥了。在古土里,史密斯师长得知部队已控制水门残桥的消息后非常喜悦。按照计划,他立刻登上一架直升机飞往兴南,在兴南开设了师指挥所,继续指挥长隘路撤退战。
中午12点半,那辆装满架桥器材的卡车和美陆战1师工兵1营的工兵南下至水门桥北端。在现场的美陆战7团1营官兵的协助下,美军工兵开始架桥。为了加快工兵的工作效率,美陆战队还将60名中国战俘派给工兵营,作为搬运工使用。工兵们首先用沙袋和木材依狭窄山谷北端的峭壁建造了桥基,接着以两段钢制车辙桥为梁,在钢梁之间装上木制车辙桥做成桥面(待车辆过桥时,较轻的卡车和吉普车应当依靠木制桥面过桥,较重的坦克、履带车辆则应将两边的履带压在两条钢梁上过桥),经三个半小时的辛苦作业总算依水门残桥架出了长8.8米,横跨狭窄山谷的新桥。与此同时,美陆战7团1营在桥北端公路两边占领阵地,形成了掩护该桥的态势。
下午3点半,随着架桥完毕,美陆战师工兵1营营长帕特里奇通过无线点向在古土里环形阵地 “可以出发”的信号。环形阵地内的美陆战1师第1辎重队车辆经过短暂的准备,于4时许从古土里出发,开始浩浩荡荡地南下。到6点,天黑了,第1辎重队的车队先头车辆在此时抵达桥梁北端。桥边的美军工兵随即打开手电筒,指引车辆在黑暗中过桥。一开始,车辆通过得很顺利。数辆卡车和吉普车都安全地开过了桥梁。接下来,一辆推土机驶上桥面,以两边的履带压着两条钢梁缓缓行驶。然而,该推土机刚走到桥中间的位置就偏了——它一边的履带驶离钢梁,滑上了钢梁之间的木制桥面。咯啦一声,脆弱的木制桥面被推土机履带压断。推土机的半部分一下子悬在半空中,所幸另一边的履带还在钢梁上才没有马上落下去。推土机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可能连同上面的人员一起掉下去,跌进深谷中,粉身碎骨。
关键时刻,美陆战队工兵中士普罗瑟跳上推土机,沉着地调整方向,将其倒回桥梁北端。推土机虽然脱险了,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却摆在了美军面前:桥梁的木制桥面已被压毁。现在,整座桥只剩两根钢梁能够使用。工兵1营营长帕特里奇在这时又一次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大胆的点子:桥梁完全可以不要中间的木制桥。只要把两条钢梁的间距弄得窄一点,让每种车辆两边的轮子或履带都能分别压上,也可以起到通行车辆的效果。帕特里奇营长随即罗列出了各种车辆的宽度,加以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只需将两条钢梁的间距调整为3.45米即可保证每一种车辆的轮子或履带都能压上。不过,对于吉普车来说,这种“压上”实在很勉强:吉普车每边的轮子只能在钢梁上压1.3厘米。只要吉普车稍一偏向,就会立刻落入深不见底的山谷中,根本没有补救的机会。尽管如此,帕特里奇还是依其构想下达了改造桥梁的命令。
依帕特里奇的命令,夜暗中,美军工兵开始依靠手电筒进行桥梁改造作业。两条钢梁之间的木板被全部拆除,钢梁的间距也被缩短为帕特里奇计算得出的3.45米。很快,桥梁改造完毕,整座桥变成了两条光秃秃的钢梁。一辆吉普车随之在手电筒的引导下开上桥去,在美军工兵紧张的目光下以每秒仅85厘米的速度极其小心地通过了8.8米长的桥梁。随后,美陆战1师第1辎重队的车辆一辆又一辆地鱼贯过桥,无一损失地全部通过了这两条钢梁。在其身后,从古土里开出的陆战师第2辎重队车队于不久后到达桥梁北端,也一辆接一辆地全部驶过了两条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