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间惊觉,耳边厢听得从写字楼内小主持人培训班内传来熟悉的课文《诗经》中《国风·秦风·蒹葭》吟诵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来还为有人尊重传统文化而欣慰的我,越听越皱眉。作为传颂千古的经典诗篇,《蒹葭》述说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求之不得的惆怅,而小女孩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朗诵声音,虽嘹亮悦耳,却完全不符合诗中所描绘的场景表达的感情。不如换一首同为《秦风》的《无衣》,虽然不能强求达到金铁皆鸣、慷慨澎湃的英雄气概,但是小女孩字正腔圆、起伏跌宕的语气确实更适合这一类题材。我并不是在吹毛求疵,其实作为过来人的我心里清楚,要求这么小的孩子理解许多成年人都未必清楚的古老诗篇的内涵,确实是强人所难——就像旧时私塾里成天跟着先生朗诵“之乎者也”的幼童一样,只是在有样学样。
我真正看不惯的是这些孩子的家长和无良的教育机构,囿于现实,现在的家长们都对文学类科目的学习抱有极大的成见,简单说就是觉得“没有用!”,在他们眼中,语文的学习教育就是个笑话,如果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宁可让孩子将重心转移到英语、数学等科目上,待到高中分文理班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甩掉这课凑数的科目,专心于未来更有发展的理科或外国语种的学习——毕竟即便是文学系毕业将来找工作也基本上没人能找到对向的职位。之所以让孩子参加这个补习班,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和口才,与文学无关,教育机构也不在意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这已是大势所趋,况且名目上也叫做小主持人培训班——虽然选择了许多传世佳作作为教材供学生练习,但是只注重音调语气气息等口齿方面的训练,将这些倾注了千百年来人类智慧和感情的结晶当成和疏通厕所的皮搋子一样的肆意使用的工具,根本不在乎其内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毫无尊重敬畏之心,虽然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孩子的自信,培养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能力——也的确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暴殄天物的亵渎行为,属实不值得提倡推广。既然已经用到了“传说中的厨具”,得到了最稀有的食材,你却执意要吃生的,也着实浪费。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