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眼所见是一间大门打开的大殿,里面的金身菩萨早已锈迹斑斑,和尚来到这菩萨前方,躬身拜了一下。
那女孩见到和尚这动作,眼中倒是露出一丝欣喜。
女孩也学着少年和尚的样子,合掌晃了晃,口中还念叨了一句什么。旁边的少年和尚听到女孩许的大愿望,笑了笑,只是这笑容没有丝毫瞧不起的意味。
女孩听到少年和尚的笑声,轻哼了一声,做出一副‘不近人情’的冷漠大人模样,了句“跟我来”,便绕过菩萨像,进了后方一扇暗门。
少年和尚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这么有趣的一名女孩,心情也好了起来。
进了暗门,便是僧饶一块住所,四方各有一排房屋,中央有一个佛坛,远处有一株老槐树,槐树下有一口水井,井旁有一张石桌,石桌两旁则是石椅。
女孩没有看其他地方,径直朝着那口水井走去。
“坐井观,坐‘井’,观,原来如此。”
少年和尚似乎猜到了什么,这位一向心高气傲,也确实有资格傲视下同辈的少年和尚,竟然心生一丝敬佩。
“见过大师!”
和尚没有随着女孩靠近水井,而是俯腰低头,深深拜了一下。
女孩不知道少年和尚这闹得是哪出,顿住脚步朝后看去。
“不近恶,不知善,友看似与魔走的最近,实则也与佛走的最近。”
女孩回头看去,只见不知何时,一名僧袍破旧的老和尚出现在她身后。
“老师傅。”
女孩叫了老僧一声,老僧笑着摸了摸女孩的脑袋,“这位师傅远道而来,可能有些渴了,快去屋里给这位师傅煮一壶茶。”
“可是我们没有茶啊。”女孩道。
“给。”
少年和尚不知从何处取出一个袋子,扔给了女孩,女孩打开,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这茶叶一看就是高等货,女孩心头大喜,转身便朝着一间屋子跑了过去。
老僧看着女孩的背影,脸上露出和那大殿中佛像一般慈祥、却又有些悲凉和迟暮的笑容。
老槐树下,一老一少相对坐在石桌两旁,少年和尚默然不语,想要开口,却又不知什么好。
老僧却是笑了笑,先开口道:“贫僧在这镇子里住了多年,见证了镇子里车水马龙的盛景,也见过了妖族入侵人族的惨烈,更见到了如今荒无人烟的惨淡,也不知若是佛祖知晓贫僧在此苟且偷生几十年,会不会震怒之下,要除去我寺庙中所有僧饶佛心。”
“若是真的那样,那所谓的佛祖,怕也不是真正的佛祖了。”少年和尚笑道,对于这种灭祖的话,和尚似乎一点也避讳。
老和尚也是一笑,又道:“贫僧这一生最大的愿望,便是死了能够留下一颗舍利,为这座寺庙添些香火,可是如今,你看这萧条的模样,便是烧出了十颗舍利,又能如何呢?”
少年和尚沉默不语。
“你来此处,想必也是为了那卷佛经吧?”
然而,少年和尚却摇了摇头,“佛经对我而言不过一本破书而已,拿来也没用,对僧来,重要的,是拿着佛经的人,僧只是想来看看,能够参透那本‘心相经’的大师,究竟到了什么境界?”
“如今见到了,是不是很失望?”老僧笑道。
少年和尚摇头:“大师的境界,的确让人敬佩不已。”
老僧失笑,“哪有什么境界,贫僧只不过是比你们这些年轻人多活了几年,见到的东西也多了一些而已,真要起来,老僧还不如道友对佛法的参悟深刻呢。”
完,老和尚又叹了口气,问出了自己参悟了上百年都没有悟透,或者,他认为自己悟透了,却又好似有些毛病的一个问题:“你,为何世间那些大奸大恶之人,心中同样会存在那么……一丝的善意呢?为何那些被世人称赞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的高僧,有时候也会因为一己私欲,而做出一些错事呢?实话,老朽悟了一辈子,最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悟到,这难道就是佛家所的四大皆空吗?”
少年和尚笑了笑,从袖口中取出了一只竹简,将它放在一根手指上,让它保持平衡之后,开口道:“大师觉得,这竹简两端放着的应该是什么?”
“应是善恶。”老僧道。
少年和尚点头,又问道:“那大师觉得,这根手指又是什么呢?”
老僧皱了皱眉,对少年和尚这番解释有些好奇之余,心中也震惊无比。
竹简两端,手指,再加上手指放着的位置,这就是世间最大最难的道理。
“原来如此,道友真是有大智慧的人,贫僧拜服。”
老僧想了一下,终是想明白了少年和尚话里的道理,眉头舒展开来,脸上也浮现了笑容,心中的疑惑得到解答,心情自然也就很好。
少年和尚收起竹简,和老僧又聊了一会儿,两人虽然都是佛门中人,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喜欢聊佛法。
有时提及,也只是蜻蜓点水,点到即止,绝不深究。
家长里短,游历见闻,少年和尚给老僧讲了许多外面的趣闻,老和尚也给少年和尚讲了许多齐国的故事。
两人就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许久未见,话不完似的。
不知不觉间,二人已经聊了有一盏茶时间,期间,女孩将茶水端了上来,老僧喝了一口,连连赞叹茶叶玄妙,此生未曾尝过,但却始终没有开口讨要或者购买一些。
女孩想要围在这里听二人讲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但老和尚却让她去打扫后方的一间不大不的房间,那里面供奉着历代住持的牌位,是老和尚一直坚持要守护的东西。
“大师相信世间有真正的佛吗?”少年和尚忽然开口,问了这么一句话。
一个佛门弟子,却对佛产生了怀疑,这在佛门之人眼中,乃是大逆不道的想法。
但,老和尚却似乎没有任何意外和惊讶之色,反而有些认同少年和尚的话。
他喝了口茶水,看向远处空,一双眼睛仿佛能够透过亿万里,看到遥远土地上的佛门圣地。
“贫僧不信佛,但信佛法,心中有佛法,便是佛,这一点,想必道友是最清楚的了。”
少年和尚点零头,又道:“大师对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有何看法?”
老和尚想了想,微笑道:“放下屠刀,屠刀在谁手?世人只道放下便可超脱,以为心中可得宁静,却从未想过,那个起初放不下的人,正是自己。世间除了佛法,还有礼仪、道法,世间有多少大道流派,就有多少种道理,但,纵使道理有千千万万,可世间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自己做到呢?饶心眼心窍极多,或许最初,那些先辈都是为了学‘法’来约束自身而努力读书修行,可是到了如今,世人都喜追求一个捷径,修行追求一步登,学习希望过目不忘,一眼便能看透其中道理,在贫僧看来,实在是愚昧至极。”
日期:2020-05-25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