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华
拉夫列尼约夫同志离开我们了。
这不幸的消息,好像一只魔手,冷不防把我推到无言的、悲怆的深渊里。惘然若失之余,半生往事,一根根断了的蛛丝似的,在眼前飘动,怎样也难得把它拂去。
……那是中国大革命失败后,我再次到了莫斯科,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天幕下进行着血腥屠杀。在那黑暗时代,在那艰巨的斗争里,中国革命是多么迫切需要有助于煽起革命斗争火焰的、洋溢着革命浪漫主义气息的、反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风暴和国内战争的苏联文学作品啊!我们当年真像某作家所说的,处在坍陷了的矿井里,多么需要一口氧气,来支持生存,继续战斗啊。鲁迅先生后来谈到苏联文学时,认为写战斗的比写建设的对我们有益,就是这道理。这并非个人偏爱,而是当年具体的历史要求啊。
当时在忙迫的工作中,苏联文学作品的介绍,只有从休息的时间里打算了,力所能及的自然也仅限于中篇和短篇。拉夫列尼约夫同志反映革命初期的作品,以内容和篇幅论,也正是适合时宜的。这样,我就从他的作品里认识了他。
不久,我的工作就从莫斯科转到拉夫列尼约夫同志当时所住的地方——列宁格勒了。
一个隆冬的日子,闻名的彼得堡的浓雾,笼罩着城市,鹅毛雪片在空中飞舞。在这一片静穆里,我踏雪访友去了。那虽是过午的时刻,彼得堡的天空,却呈现一派苍茫的暮色。拉夫列尼约夫同志索性把窗幔拉起来,开了灯,室内更显得静穆了。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绿的灯伞,投到四壁上。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