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文科各系的教授阵容

今天我想谈谈四十年前的哥伦比亚大学——从1915年到1917年的哥大。

我在1915年9月注册进入哥大哲学系研究部。其后一共读了两年。在第一年中我便考过了哲学和哲学史的初级口试和笔试。初试及格,我就可以写论文,我也就[可以]拿到我的[哲学博士]的学位了。1917年的夏季,我就考过我论文最后口试。所以两年的时间——再加上我原先在康乃尔研究院就读的两年——我在哥大就完成我哲学博士学位的一切必需课程和作业了笔者一直没有加入他们的笔战。天热人忙的原因之外,最主要还是因为两派皆在说空话。哥伦比亚大学又未关门,记录俱在,一索即得,何劳诸公“考据”呢?!笔者二十多年前便已详细查过,胡氏是哥大1927年的“哲学博士”(“哲学博士”非考不可,是“荣誉”不得的),并早有交代。现在实在不想再兴师动众,要哥大具结证明了。

不过本篇所译,胡公还是说他1917年通过考试,取得学位的(I got my degree...)。笔者如不稍加签注,不是又要引起“疑胡玄同”们大哗了吗?因再缀数语,以释群疑。

要了解胡适之的博士学位,得先了解哥大有关博士学位的考试制度和当年中国学生读学位的惯例。

胡适之时代的哥大文科博士学位研读过程是:研究生修毕规定学分之后(胡氏在康乃尔研究院的学分,哥大是承认一部分的),还要考过一道笔试、一道口试、一门欧洲语。门门及格,这样才算是“博士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既为“候选人”,便可选择题目,撰写“博士论文”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