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人过去追,被吴和平三拳打倒,然后迅速朝着海滩跑。
一旁的崔恒传意识到吴和平要去干什么,大声喊着手下人,“截住他,别让他跑了。”
林阁赶紧冲上去拦下要追吴和平的人。
此时的吴和平顾不得身后打成什么样子,林阁有没有危险,心里只有一个目标,追上前面的铁船。
吴和平追到海边,看见一艘渔船的船舱还亮着灯,意识到船里有人。
吴和平从岸上跳上这艘船后,把船老板吓一跳,还以为遇到了截匪。
吴和平把士兵证亮给船主看,并告诉他,他要征用这只船。
船主笑了,他不相信,这都什么年代,随便征用船,你以为去打仗啊!如果政府用,那得下文件,还得商讨一下给多少钱,比如误工多少,燃油多少,人工费多少,磨损费多少等,哪能说你用我就给你。
吴和平好说歹说,没用,那人不听,一边吃着桌子上的盒饭,一边摇着头笑,“都啥年月了,还来这个,没听说过。”
开始时,那人见了吴和平着实吓了一跳,真的以为是有人来抢劫。如果是真的劫匪他可要琢磨琢磨,是要船还是要命。当吴和平一亮士兵证,他反而不怕了,知道眼前这人是军人,不会对他怎么样。
军爱民,民拥军,有哪个军人会害百性呢!所以,接下来,他不慌不忙,不但不借船用,还甚至那话奚落吴和平。
“我们这有派出所,要抓坏人,得靠他们,我这有手机,可以给你用,你打110也行。”
看看吴和平这身打扮,再看看长相,怎么看都是一个冒失的年轻小伙子,突然对他说要借船抓坏人,谁信啊!
说了几句之后,又不说了。看样子是在心里滴咕,“闹着玩也没这么闹的。”
他见吴和平仍然没有走的意思,开始往下赶人,“小伙子,时候不早了,我要睡觉了,明天一早还得出海呢!赶紧下去吧!”
吴和平发现这男人是说不听,劝不动,只能来硬的了。
什么算硬的,那就是硬抢。可抢也得有个方法,拿枪逼着,用刀顶着。这两样,吴和平全都没有,有的只是两只拳头。他知道,这人之所以不怕他,是因为船所在的海港里还有其他的船。这些船里肯定还有人,只要这人喊起来,就会引来很多人。吴和平只是一个人,人单势孤,他自然不会怕。因此,要想借到这条船,只能是先制服这人,然后把船开走,到了偏僻地方,估计他的胆子就这般大了,还可能很听话。
吴和平在心里打定主意后,趁着船老大不注意,照着他脖子给了一掌。顿时间船老大便失去知觉,倒在地上。
吴和平怕他躺在地板上着凉,又把他弄到床上,盖好被子,然后自己把船发动起来。
有人要问了,吴和平会开渔船吗!
别忘了,他是特种兵,除了现在还不会开飞机之外,只要是地上跑着的机械,没有他开不走的。
瞬间,一阵马达声响起,引来周边几条船上的人张望。
有人说:“这老于怎么了,不是说好明天五点开船吗!怎么现在就走了。”
旁边一名老妇人说,“怕人跟他抢渔场呗,早去早占地方。”
老妇人说完,男人叹了口气,“唉,太自私了。”回转身进了船舱。见外面的老妇人站着没动,又在屋里喊,“看什么呢,睡觉。”
不一会,吴和平把船开出了码头。
港湾里,那些停泊的船上,突然亮起的灯光一个个全灭了。码头重又陷入黑暗。
海上,一点星光朝着大海深处驶去,那是吴和平驾驶的光渔船。
东海某岛屿,陆战队基地。
吴江龙在**的侍候下,刚刚洗漱完准备上床就寝,桌上的红色电话骤然响起。
吴江龙皱了皱眉。
连日来,吴江龙几次穿梭于北京和基地这两处京基重地,一直在忙着陆战队建设的大事,几乎就没有一天得闲。
每天晨起一睁眼,便是忙不完的公务,左一个会又一个会。开完上级的,还要忙着向下级进行布置,无论哪一项内容,领会上级的完了,并不能说开过拉倒,还要尽快向下级传达。每一项内容的程序,都的要靠会议来落实,层层加码,还查进行诠释。不仅如此,他还要抽空去参与作战训练中的每一个内容,每一个关口几乎都要总揽,可谓事无巨细。
没办法,那时的通信技术不发达,做为首长,在很多事情上不亲历亲为真的不行。不然怎么会说,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干头呢!这便是表率作用,对于激励和鼓舞有着重要作用。
哪怕是领导的一个到场,几句口号,都能给部下带来振奋。
基层的官兵能见到上级首长很难,特别是更高一级的领导。
哪像现在,通过视频就可以面对面的交流,一个视频电话,就能说清所有问题。因为那时没有这样的条件,要想不断的激励部队,及时了解决和掌下情,吴和平就要不停地出现在各级官兵面前。
现在的陆战队,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没有实战科目,没有现成教材,即使有一些外军资料,那也是皮毛,谁会把最根本的要点给你呢!
因此,基地建成不久,很多项目都是空白,训练科目也是在摸索附段。
于是我们明白了吴和平有多操心,上级首长也是如此,大家都不想在这上面出现纰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最早的谋划时,成立不成立陆战队,建成多大规模,属于什么性质,规属于哪一部门等等,在设计层内部,均有不同声音。
有些人认为现在国力不是很强,条件还不成熟,希望再等几年。也有一些人认为,海洋同样是国土,我们有责任把他保护好。
于是在这些有识之仕的坚持下,第一支陆战队组建了,而且进行的如火如涂,这便是吴江龙领导的陆战队。
在这节古眼上,谁都怕出问题,这便是会议多的原因。
纷纷扰扰中,吴江龙利用开会空隙,抽空回家看看,他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次回家,非常像一只刚刚筑窝的燕子,忽而进而出,忽而热忽而冷。
用老百姓的话说,炕头还没捂热,吴江龙便走了。
吴江龙在家住的最长时间只有两个完整的天数,那还是吴和平被当地派出所误会关起来那一件事。
为了处理好儿子的事情,他不得不四处找人,寻问情况,最终还吴和平一个清白。
今天,是吴江龙从家回到基地的第三天
仅仅三天时间,便给吴江龙积攒下了一大堆文件。党政军后各方面全活。
为了尽快处理好,吴江龙今天一整天没出屋,一直批阅到晚上六点多才把这些工作忙完。
每天看《央视新闻联播》是吴江龙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天天如此,雷打不动。即使在野外收不到,他也要让**把当天的节目录下来,等着抽时间看录像。
今天同样如此,看完电视后,他喝了点茶,准备早早地上床睡觉,好好休息下。
这时来电话,你说他能不烦吗!
吴江龙走过来一看,是桌上那部红色电话在暴响。
日期:2021-11-23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