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齐说道:“正常思维下,避开有正府背景的公立银行,通过私立或者外资银行汇款转账,对地下组织来说,肯定会更加安全。敌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加强对私立外资银行的监视力度。不过,全上海这类银行很多,监视需要大量人手,我估计,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再等一等,应该就没问题了。”
冯云龙扼腕叹息:“唉,只可惜,你来迟一步。”
“怎么了?”
“黄雄已经进银行了。”
“那、穆怀福呢?”
“还在原地等我的命令。”
“他不会去银行阻拦黄雄取钱吧?”
“不会。我告诉他了,只能将错就错。但愿,特务不会注意到黄雄。”
徐思齐松了一口气。
冯云龙这么做,是最明智的选择。
正常办理取款手续,忽然就不取了,即便不是共党分子,也会招来特务的注意。
“穆怀福原地等命令……那、谁去接应黄雄?”徐思齐问道。
“没人。”
“没人?”
“对。这也算是对黄雄的考验。培训了这么久,他应该具备这种能力。”
“没人接应,黄雄下一步会去哪?”
“事先告诉过他,如遇突发情况,可按照备用方案行事,去城隍庙一带,那边车多人多,小街小巷也多……”
话说一半,冯云龙倏然闭了嘴。
因为他意识到,就目前情况来看,备用方案漏洞明显。
特务没注意到黄雄,当然不存在任何问题。
万一要是被注意到了呢?
就凭一个新人,能摆脱职业特工的跟踪吗?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徐思齐沉思半晌,缓缓说道:“我倒是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冯云龙急不可待的问道。
“你能联络到余晓曼吗?”
“当然。”
“那就好……”
几分钟后,徐思齐起身离去。
房间内。
冯云龙拿起桌上的文件,重新认真浏览了一遍。
犹豫了良久,终于轻叹了一口气。
从兜里掏出火柴,呲啦一声,点燃手中的文件袋,扔进了准备好的铜盆里。
蓝色的火焰中,所有文件化为灰烬。
徐思齐历经艰辛,拿到的重要情报,就这样付之一炬。
事实上,冯云龙并非奸细。
洪军队伍中,苏廉顾问团高高在上,自成一派。
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作为第三国际派驻的代表,在大部分连军校大门在哪都不知道的人面前,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
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战略性部署,苏廉人俨然成了真正的发号施令者。
冯云龙选择了站队,他也是第三国际顾问团一派。
看过了文件,震惊之余,立刻想到的就是,绝不能让文件内容泄露出去。
在他心里,不认为自己是在犯错误。
反而会觉得,自己这么做用心良苦,既能避免矛盾激化,又能将动荡的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销毁了文件,就等于销毁了证据。
这么大的事情,单凭某人红口白牙去指控,根本没人相信。
冯云龙早就打算好了,假如有一天,情报员冰把这件事捅出去,自己也会矢口否认。
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
现如今,冰是自己的属下,或许可以找机会和他聊一聊。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他不再提起这件事。
要是能成,称得上是两全其美。
另一方面,对于冰的情报能力,冯云龙暗自叹服。
他心里猜测,冰的表面身份,极有可能是国党正府内部人员。
要不然,他怎么会获取这么多重要情报呢?
仔细想一想,好像也不对。
第三国际远东局的文件,冰是从哪里来的呢?
即便是国党正府内部人员,也不太可能得到这类情报……
不管怎么说,有了这样得力的帮手,在形势复杂多变的上海,无异于如虎添翼。
城隍庙。
四通八达的巷子里,黄雄兜兜转转,转了差不多有一个小时。
他心里盘算,穆怀福没按时出现,很可能是察觉到了危险,自己也应该多加小心才行。
简单的反跟踪的方法,穆怀福教过他。
比如,正常走着走着,假装想起了什么忽然往回走,观察身后有无异常情况。
刚刚试了几次,没发现有人跟踪监视。
其实,阿原一直在他附近。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特工,跟踪一个二把刀水平的新人,肯定会更容易些。
按照姜斌的命令,凡是一次性提取大笔现金,都要进行试探性跟踪。
所谓试探性跟踪,指的是进一步观察,对方有无疑点。
就比如,黄雄多次反跟踪,这就是疑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来银行取钱的人,都会遭到跟踪监视。
年龄偏大者会被剔除在外。
正常情况下,特工年龄都在20岁至40岁之间。
阿原抽空打了一个电话,通知组长发现异常情况。
他自己继续跟踪黄雄。
铛、铛、铛、铛……
一辆电车由远而近开了过来。
黄雄朝电车站走去。
他准备乘坐电车,返回自己居住的旅馆。
忽然,身后有人低声说道:“雄黄,别回头,正常走路。有特务。”
黄雄吃了一惊,随即冷静下来。
这也不奇怪。
在中南银行门前,穆怀福没有按时出现,肯定是出了状况。
黄雄放缓了脚步,说道:“出什么事了?”
身后那个人——穆怀福说道:“你什么都不要问,听我说。乘坐4路电车去法华镇,法华镇香花桥附近,有一家永善堂香烛店,把手提箱交给老板娘马玉芬,就说刘老板让你送来的,然后,你就可以回去了。”
“然后呢?”
“待在旅馆,等命令。”
在外人眼里,穆怀福和黄雄毫不相干。
一个拎着手提箱赶电车,另一个嘴上叼着香烟走马观花。
接到冯云龙的电话,穆怀福立刻赶到城隍庙。
在时间上,完全来得及。
黄雄走走停停,在城隍庙附近逗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这么做很合理。
专门坐黄包车过来,直接换车去了别的地方,假设在有跟踪者的前提下,会更加让人怀疑。
街边有一家鞋帽店,穆怀福迈步走了进去。
黄雄站在等电车的人群中。
电车缓缓停下,他拎着手提箱上了电车。
阿原随后也跟了上去。
看到这一幕,街边经过的福特轿车内,徐思齐暗自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也看到了阿原。
在不同的路段,黄雄多次反跟踪。
毫无预兆转身往回走,在走过了的烟摊买包香烟,或者故作兴致盎然状,到街边店铺里买些小零碎。
这种行为,一次半次很正常。
超过两次以上,就会让跟踪者产生怀疑。
若是换成徐思齐,只需要一次反跟踪,基本就能确定身后有无异常。
况且,他也不会做的太明显。
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
就比如戏剧表演,怎样才算是演的好?
日期:2021-04-08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