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啊!这样说来还真是的,看来,我这史籍学的太呆板了,李教授的解释还是站得住脚的,只要查阅当时的一些县志或者府志,也许就可以对上号了。”

吕研究员这个弯转的还真是快,不能不说,李凡的解释似乎更合理,更有说服力,如果在船上再发现其它可以佐证的物品,他也就不会到时候被打脸了。

其实,吕研究员说的官印制度也是存在的,而且,到了明清两代还很严谨和复杂,当时管理下面官员的吏部可不单单是下个公文给个委任状那么简单,还要给新任官员颁发官职印信,而颁发的时候还有诸多的讲究,并不是签字就能领的。

按照清朝的官制规定,皇上和亲王等印信是玉质的,不管是玉玺也好还是随身的闲章、私章,都是用各类玉石雕刻的,如果某位官员把自己的私章用玉石雕刻,对不起,搞不好就要被参,那是逾制!所以,到了雍正年间的时候,一些官员就用寿山石、田黄石之类治印,谁想参就参好了,我用的石头,这就是弄瓦和弄玉的差别,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文人治印用寿山石、田黄石的越来越多了,弄到后来,那个爱玩爱奢侈的乾隆也喜欢用田黄石治印,他一生前前后后给自己弄出了近千枚各类印章,当然,这都不算是正式的玉玺,不过是给乾隆平时玩的。

在那个年代,文人搞出来的印章也不是在正式公文上用的,多用于书画往来上的落款,在格式上也特别规避正式官印上常用的“九叠篆”,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吴昌硕等金石大家组成的西冷印社很少用九叠篆体治印的原因,直到后来,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才有少数作品使用九叠篆体治印,至今,能熟练使用九叠篆的治印大师也不算多,一来是九叠篆体很难认,二来是过于呆板,很难创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