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你们看,这很有可能是狍子的脚印,现在山上积雪很厚,它们都跑下来觅食,我们四处找找,看看有没有发现。”

郭浩一声令下,侍卫们分开,郭浩也带着李辉和两个侍卫顺着脚印搜寻,果然在前面发现一个渺小的身影。

狍子是小型鹿类,一身黄褐色的皮毛,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尖黑色。

最明显的就是它的屁股,看到郭浩等人后直接炸开,露出白色的绒毛,郭浩忍不住想笑。

狍子呆呆地看着几人,李辉看郭浩不动,于是拿起弓箭就要射,郭浩却抬起手制止了他。

“你们看,这么冷的天,动物都从山上跑下来,这说明什么?”

众人不解地看着郭浩。

“冬季大学,动物觅食不容易,就算我们不杀它,像它这样的小形动物也很容易饿死。

不信咱们等等看,一定会有人捡到猎物,至于它,就绕他一命吧!”

郭浩说不杀,那么就自然没人敢动,果不其然,很快有人回来,说在树林中发现了冻死的狍子。

冰天雪地是天然的冰箱,郭浩让人收集那些尸体,回去给将士们煮熟后改善伙食。

至于他则是打了两只野鸡和几只兔子,不是他不肯吃狍子肉,而是他觉得冻死的狍子给他提了个醒。

“你终于回来了,完颜部刚刚来人,说他们不同意反辽,还让我们尽快离开,说这里不欢迎我们!”

郭浩刚进行营,完颜继就走上来,完颜部的拒绝,让完颜继没了主意,毕竟所有事都是郭浩在拿主意。

“不同意?很好,告诉他们,让他们在好好想想,咱们也不着急走。

这大冷天的来回折腾什么,明天开始所有人都去上山打猎,破冰抓鱼,死物放着,活物养着,吃不了送到后方去。

他们不是靠渔猎生存么,没有了猎物我看他们靠什么生存,不答应不要紧,咱们慢慢玩!”

大雪封山,捕猎困难,如果没有郭浩他们,完颜部也许不担心食物问题。

可是郭浩他们的出现,一下子多了几千张嘴,郭浩他们虽然带了些粮食,可是也吃不了多久,所以捕鱼打猎是有必要的。

宋军赖在这不走了,这让完颜部的人很无奈,如果打仗,要想清楚后果,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回跋部,还有大宋!

大宋的兵马源源不断地来到辽东,都是些预备役,郭浩不敢动正轨军。

可即便如此,几万人也够占据辽东了,等到开春他就组织建设,就不信凭借大宋的实力,还守不住一个东北地区!

辽军战事受挫,朝廷里反对的声音更大了,恰好郭浩去完颜部的消息传来,他们更觉得没必要去争什么。

一时间辽国的争论愈演愈烈,很多人觉得此时不是打仗的时候,就算打也要等到春天,耶律贤一时也拗不过众人。

郭浩带人在完颜部驻扎了一个月,把附近的猎物搜刮一空,虽然完颜部也有库存的食物,可是没有新猎物让他们很慌。

时间转眼到了十二月,完颜部开始闹饥荒,有些储存不足的人家开始断粮,纷纷找到完颜跋海。

完颜跋海知道这是宋军搞的鬼,心里恼火可是又没办法,于是他一边安抚族人,一边派遣使者向辽国求援,哪只使者刚出部落,就被内卫拦住了。

郭浩早就派人盯上里他们,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知道,猎物不是粮食,天暖了可就放不住了,春天他们如果再不答应,可就真饿死人了!

郭浩冷眼看着一切,没有主动帮忙的意思,不活他也放出话来,只要投靠回跋部落,就不用担心挨饿!

此时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完颜部还能坚持,等郭浩后方安排妥当,在调些人来维修完颜部落,完颜部落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宋军大营里,此时养着不少狍子、兔子,完颜部落看着眼馋,可是不敢去要。

每过一段时间,郭浩都会送走一批,养这些东西太费粮草,还不如给后方粮食改善伙食。

所有人都在等天气变暖,殊不知郭浩利用这段时间已经做了妥善的布置。

在这期间赵匡胤顺带拿下了沈州,辰州、辽阳、沈州、通州、长春、黄龙府练成了一道防线。

这道防线的西边是辽国的地盘,东边却是被女真和宋军占据,如果再拿下完颜部落,郭浩就控制了后世的东北大部分地区。

可是全是军队无法发展,迁徙人口又太麻烦,思来想去郭浩决定对高丽下手,因为当初有很多女真人为了躲避战乱,都逃到了高丽,郭浩决定去要人!

“如今完颜部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我们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开春辽军的进攻。

如今高丽的态度模糊不清,很明显是在观望,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要解决先高丽,否则会影响辽东方面的整体布局!”

大营之中,郭浩和赵匡胤曹彬商议,之所以继续调兵,是想把曹彬的海军还回来。

“陛下,高丽不想加入这场战争,我们除了战争,貌似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和高丽开战,辽国绝不会坐视不管,所以如何决策,还请陛下三思!”

郭浩谋划辽东,想要站稳脚跟太难了,有人也许会问,高丽的态度一定是这样么?

这就要从唐朝灭高句丽,隋炀帝三征高丽说起,明明是友好邻邦,为什么兵戎相见,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大唐为什么灭高句丽,原因有很多,原因还要从隋朝开始。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周建隋,不久,又北破突厥,南平陈国,从而结束了中原持续几百年的战乱与分裂局面。

隋朝的统一,使得乘中原内乱吞并辽东、割据一方的高丽惶惶不可终日。

当得知隋平陈的消息后,高丽王即“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但此时的隋文帝并无东征之意。

不料高丽国王高元竟率兵万人寇掠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败,文帝闻讯大怒,这才开启了三征高丽。

到了唐朝,在与大唐开战之前的高句丽,经过隋朝征伐后的稳定发展已越发强大。

虽然国力与大唐无法相提并论,但高句丽的人口数,和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都远远超过后来东北地区的政权。

它把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整合在了一起,又拥有一支强大而英勇善战的军队,兵种齐全,装备精良,军事理论及战术思想先进,防御手段完备。

如果放任高句丽继续发展,只要它一统朝鲜三国,立足东北,一旦中原陷入动乱,高句丽就可趁机南侵,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唐朝时期,四夷威服,周围友邻都为唐朝马首是瞻,几乎都是年年来供、岁岁来朝。

其中新罗就是唐朝的小弟,高句丽在渊盖苏文带领下对外扩张欲望异常膨胀,支持了百济,公然攻打新罗,也就意味着跟大唐作对。

贞观十七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取新罗40余座城,并且与高句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入朝之路,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

唐太宗随即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带诏书给高句丽,命令高句丽与百济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唐朝将要攻打他们。

高句丽不从,不但与百济联兵,进攻新罗,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

唐朝不能容忍这种挑战权威的行为,随后,唐太宗决定对高句丽用兵,这其实是唐朝灭高句丽最直接的原因。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