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真正愿意和吴三桂造反的,也就只有吴三桂的手下。他们跟着大帅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果吴三桂的地位高,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不会低。相反的,如果吴三桂被削藩,那么他们可能会被裁员,失去官职、军饷以及作为吴三桂部下的种种特权。即使保留了编制,也难免被朝廷新派来的官员打压、欺负。吴三桂起兵造反,占领湖南等地,倘若清廷能够承认吴三桂的势力范围以换取和平,这些将官士兵的权力、财富不但得到了巩固,反而大大增加了。假如吴三桂执意北上,如果成功,那固然可以位列三公,封王拜侯,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抛弃自己的大后方,舍弃留在南部的既得利益,在广大地区和清军长期苦战。运气差一点,可能到最后战死疆场,大帅登基后,能给自己的子孙一个爵位,一块封地。要是老天爷再不眷顾自己,估计就是什么也没捞着,南方的基业也没了,老婆孩子全家上刑场,,做清军的刀下鬼罢了。吴三桂能让大伙追随自己,当然是要顾及他们的利益的。
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吴三桂在三藩之乱中并没有什么愚蠢的决定。止步长江看似愚蠢,让人怒其不争,其实在背后也是充满了无奈。三藩之乱虽然有一定的民族战争色彩,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的战争,是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力度不断加强的、引发地方汉人势力反弹的必然结果。在那个年代,民族主义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主流,用民族主义来解释这段历史、衡量人物的行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吴三桂在花甲之年又掀起一场惊涛骇浪,其手段、魄力可谓一绝。笔者妄言,吴三桂想造反,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是一个想要把握住自己命运的人。他愿意为人所驱使,愿意为清朝统一中国鞍前马后,却绝不愿意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中。他平西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从山海关到昆明湖一路浴血奋战而来。当清廷要夺去他一生奋斗得来的一切时,他还是像过去一样不屈服,用军事上的胜利表明了自己的实力和态度。但是他低估了康熙的政治才能和清廷掌控的战争潜力,高估了抗清力量的团结性和斗争性。也许他并没有错误估计什么,只是在选择奋力一搏后做了所有该做的事。历史的进程难以阻挡,吴三桂再怎么骁勇善战,长袖善舞,终究敌不过统一与和平的历史大势,一代枭雄只能就这样离开了历史舞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