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反过来说,帝京府的这群九仙大佬们去到江南,同样能有这样的待遇,甚至于还能被那些超级土豪们以包场的形式,直接请到自己的家里,为家里人唱三天戏。

作为全天下最富裕的地方,江南的狗大户多了去了,包场这样的情形,在江南丝毫不算什么稀奇事儿。

柳铭淇感慨的顺着老爹的话道:“不能推陈出新,这些戏曲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从而流失大量的观众。观众少了,又会导致入行的人减少,没有了强大的基础,出彩的戏子也会减少,这样就更不能吸引人来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之后,这个行当也就完了。”

他没有经历过戏曲的衰败,但是经历过相声的衰败,实际上道理是一样的,甚至包括了他最喜欢的港片,同样如此。

甚至于在他来大康朝之前,传统类别的小品,比如由陈小二、朱老师、老黄、丹丹、大忽悠、小潘潘等人引导的那些,也差不多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中。

裕王听着儿子的推测,脸上神情更加的愁苦,显然是在担心,自己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裕王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包括在商业上也是如此。

哪个亲王像他一样,自己一点儿都不做生意,都是媳妇儿看不过去了,才开了五家酒楼,做点买卖的?

普通的一个小城的大商人,都不止这点买卖了。

人家礼王粮食买卖从江南做到了京畿地区,睿王的高利贷同样做遍了整个京畿,肃王的玉石买卖也大得很,怡王甚至和西北的蛮子在做牛羊马的买卖,哪个都比裕王这个老幺强。

裕王自己倒不在意。

他平日里最喜欢的的便是听戏,还是京城里有名的票友,很是维护了一群戏班的权益,深得各位班主和名角儿们的尊敬。

裕王妃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也有些心疼。

相公喜欢听戏,这个爱好比起许多皇亲贵族的怪癖来说,简直是淳朴得不能再淳朴了。

况且他对那些美人名角,虽然很喜欢,但从来没有和她们发生什么,哪怕是有送上门的,他也没有要。

单凭着这一点,裕王妃就很支持相公的爱好。

眼见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裕王妃不经意就看到了悠闲自得的儿子,瞬间脑子里灵光一闪,“淇儿,老天爷给你开启了聪慧,那你能不能写一个好的戏曲话本呢?”

大康朝的话本故事很多,有善于写故事的人,就拿到书铺去卖,少则几十两银子,多则上千两银子。

遇到很出名的,一个话本富裕一家人,都不是什么开玩笑。

无数的小姐和夫人们,就靠着每年几十个不同的话本来消遣平日生活了。

当然话本更多的表现形式,还是在于说书先生们。

他们拿到了话本后,便会自己揣摩一阵子,从而用说书的方式演绎出来,获得听众们的喜爱。

说书先生这个行当,在大康朝比戏曲更加的繁荣,起码十来万人在从事着这个行当,戏曲去不了的一些小乡镇,都有说书先生的存在。

可是有一点。

戏曲话本可以拿来当说书说,但许多说书话本却没办法改编成戏曲。

毕竟戏曲的要求很严格,在这古代算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娱乐,那些低俗的、犯忌讳的等等故事,一概不可能出现。

以前也不是没有出现过,非常受欢迎的说书话本,被人改编成了戏曲曲目,结果最后却没有人捧场,弄得损失很大的情况。

专门搞戏曲的人之中,肯定也是有不少的专业写本子的人的。

但他们能找到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也就那么多,几百年的时间下来,能写的好故事都被写了,新的拿出来很多都没有民间流传基础,当然就不怎么受欢迎。

久而久之的,这些戏曲寻常的班子也能唱,但是那些顶级的大家们却是看不上,不愿意屈就这么一般的曲目。

说白了,长期唱那些经典曲目的人,哪里还看得上低端的曲目?

唱了就是在丢脸,丢份儿!

本来裕王妃问儿子,也就是顺口一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

因为柳铭淇从小就喜欢上树抓鸟、下河捞鱼,对于“文”的一方面,完全没有表现出什么天赋。

只不过现下儿子正好在场,裕王妃也就问了这么一遭。

结果她却没想到,柳铭淇还真的是有故事!

少年看了看一脸忧郁惆怅的老爹,挠了挠头道:“爹,我唱一首歌给你听听。”

说着,柳铭淇就唱了起来:“山对山来崖对崖,蜜蜂采花深山里来。蜜蜂本为采花死,梁山伯为祝英台。”

“怎么样?”他问道。

裕王犹豫了一下,“曲子调子挺好,唱得也中规中矩……”

接着裕王妃马上就拆穿了:“得了吧,你也别胡乱夸他,就他那嗓子,唱什么都糟蹋曲子。”

前世柳铭淇的嗓子就一般,这一世嗓子不但不浑厚,还略微显得有些尖锐,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声带薄”,没有任何唱歌的天赋。

两世都有这个弱点,让曾经有一个德华梦的柳铭淇一脸无奈,“我是让你们听这首歌的内容!内容!听到最后一句了吗?梁山伯和祝英台!”

“梁山伯和祝英台?”裕王摇了摇头,“他们是谁?”

“你没有在戏曲里面听过?不是出名的戏曲人物?”柳铭淇欣喜的问道。

“没有。”裕王还是摇头,“我听了小二十年的戏曲了,从来没有听过这两个人的名字。”

“那就好了!”

柳铭淇一拍手,“我现在……嗯,爹,我三天之内给你一个本子,你去给萧大家,她看了本子后,肯定就不会再想隐退了。”

裕王听了几十年的戏,那些大戏他全部听了两遍以上。

既然他说没听过,自然就不可能有这两个人在戏台上出现。

那就再次证明了,两个世界有着很大的不同。

裕王看着儿子,没有说话,但是“我不相信你”的神情,一览无余。

如果是一些文坛的巨匠说这话,裕王还能觉得靠谱,可换成了这个除了认字之外,别的都不大懂的儿子,他相信了才是傻子。

少年也没有多解释,急匆匆的就跑了出去。

对于老爹这种凡夫俗子,根本没有解释的必要。

《梁祝》这样的超级经典,如果都不能在古代红火起来,那简直是瞎了全大康朝民众的眼!

小爷我一出手就是王炸,对于即将引发的超级狂潮,真是连我自己都害怕啊!

一大早的,彻夜未眠的裕王就急匆匆的坐上了轿子,一路赶到了外城的一处宅院。

这个宅院很大,有前后两个院子加十五间屋子。

裕王进来的时候,大院子的两个院子里,已经有了二三十个男男女女开始了每天的练功。

有吊嗓子的、有练习四呼的、有练基本功的、还有练巾生四绝的……等等,好不热闹。

后面院子靠东边的一处地儿,一个二十来岁的清美秀丽女子,也在练着身姿,看着她腾挪翻转,芊芊兰花指幽幽一点,裕王心头就是一阵烫心窝子的舒坦。

萧大家不愧是萧大家啊,每一次看她的这些练功,都会感到十足的魅力。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