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报道后李山就有些狐疑,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他可是亲身经历者,那件事的影响怎么也小不了,况且现在自媒体又这么发达,可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难道有关方面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这么轻描淡写处理了?还是因为自己并未给警方留下任何线索,从而就此蒙混过去了?
李山推断以警方目前的技术能力,不大可能掌握有关激光武器的信息,可能他们听都没听说过。要不是自己拥有这种东西,恐怕也不会相信。
事发那晚自己当时仅骑了一辆自行车,穿行在一些偏僻的小路,根本不可能被天眼捕捉到,况且自己又戴着一幅口罩,不会给那三个家伙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唯一有可能拍摄到自己影像的就是那辆越野车的行车记录仪,也随着那辆车起火燃烧而销毁了,这样一来,自己应该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这起案子最终会陷入一中困局当中,最终警方就会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将其归入那些众多无头案子里的一个。
当然,这纯粹是李山个人单方面的判断。
这样又平静的过去了几天,见警方并未有什么大的动作,李山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由于“813”案件涉枪,其潜在的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警方高度重视,暗中加大了排查力度,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警方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策略,并对舆论也进行了控制,以此来麻痹当事人的警惕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有所行动,只要其一旦露头就会露出狐狸尾巴来。
另外,那位丨警丨察总局下来调研的刑侦专家孙锋,特意请来了国家物理研究院的一些技术专家前来“会诊”,在案发现场进行了实际调查,查看了那些汽车残骸,最后还到医院对受伤者的伤口进行了检查,但由于伤者的伤口进行了手术,并已开始愈合,所以,这最重要的证据就无法得到验证。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专家们对于现场曾使用过激光武器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证,他们对于激光武器的是否存在,均持一种谨慎的态度,甚至认为不可能存在这种东西。
目前,国内开展这种武器研究的除了国家有些科研院所外,还有就是一些有相当实力的民间机构,尽管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所应用的领域也仅限于工业及一些医疗行业,部分军事用途上,其设备体积也是相当庞大的,根本不可能出现案发现场描述的那种武器。
所以专家们的意见结论就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制造出一种小巧的可便于携带的,且穿透力极强的激光武器的说法,几乎遭到了专家们一致的否定。
只有那个孙专家对此保留着不同的意见,但他也拿不出什么有利的证据,激光武器的存在只是他的一种假设,而这种假设只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里。
正当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的时候,而当事人李山却坐上了一列向北急驰的列车上,此刻列车正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飞驰着,他坐在硬卧车厢过道的折叠椅上,看着车窗处向后急速退去的景物,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皱着眉头,扫了一眼前面铺位上的几个乘客。
这些人好像是一个什么“神州旅游团”当中的成员,这个团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约有几十号人。
这帮人自打一上车就显得异常的兴奋,似乎把平日里压抑许久的心情全都释放了一般,一个个大呼小叫,呼朋引伴,一惊一乍的,纷纷把各种吃食拿出来,摆满了本就不大的案子。你招呼我,我招呼你,忙的是不亦乐乎!几个半大的孩子也在过道上窜来窜去,整个车厢好不热闹。
尤其是眼前的这几位,也不知道有多少话要说,天南海北,无所不谈,直说到大半夜,依然是意犹未尽,第二天天不亮,就早早地起来叽叽咕咕继续探讨着昨晚上未说完的话题。
李山不胜其扰,本来他睡觉就轻,经过这么一搅和,基本上没睡多长时间,顶着沉重的眼皮,头脑一阵阵的发蒙。
侧头看了看睡在上铺的王全斌,这小子仿佛不受干扰似的,一直在呼呼大睡,李山心里多少有点羡慕地看着他。
这次李山跟王全斌一块出差到辽东省某空军机场值班,时长是二个月。
该机场濒临渤海湾,即可以出海,也可以在陆地上执行各种试验任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一个理想的试飞场所。
该机场正在试飞一款新型的歼击轰炸机,该机具有对海对地攻击能力,又兼具良好的空中格斗能力,按国际标准属于第三代战斗机,被誉为空中“山鹰”。
而“山鹰”所安装的航空发动机就是由红旗厂所生产的,由于飞机还未正式交付部队,所以试飞期间的服务保障任务就由李山他们车间来完成,而一旦飞机正式交付给了部队,那么,这项工作就会移交给另一个部门客户服务中心来负责。
李山他们值班主要的任务就是在试飞现场,随时处理发动机存在的问题,比如漏油、漏气等以及一些简单的调整等小问题。当然,一些大的问题还是要通报给技术部门,由他们来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案。
本来李山不太愿意来,一来是因为目前他跟韩歆正黏糊着,舍不得离开,二来他修炼一指禅也抓得十分得紧,如果一出差,势必耽搁一些时间,再加上自学考试快要开考了,已进入到了紧张的复习当中,几个因素加起来使他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空军的机场一般都建在比较偏远的地区,远离大城市,出差一呆就是二个多月,时间比较长,条件艰苦且又十分乏味,工段其他人大都不愿意去,可工段排班已经轮到李山了,他只能无奈地接受。
而这个王全斌,单身一人,倒也无所谓。可他才进厂工作没多久,无法独挡一面,所以,这次就以李山为主,两人搭伴前往辽东。
他们这次前往的目的地是辽东省金西市,坐火车过去大约需要三十个小时,本来李山还挺喜欢坐火车外出的,不仅可以欣赏一下沿途各地的风光,另外还可以品尝一下各地的小吃,但李山目前情绪不是太高,再被车上那伙人这么一闹腾,越发感到兴趣索然。
此刻,这伙人拿出来的吃食占满了本就不大的桌子,吃的喝的倒是挺全乎,其中一位坐到了李山对面,手里握着一只鸡腿,大口地啃嚼着,直吃得满嘴流油,就是这样,那人嘴也不闲着,大声地与其他人说着什么。
这帮人讲的全是方言,李山到底见识少,听不出是哪个地方的,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这谁家的孩子也不管管,已经踢了我几次了。”一个男人的声音突然大声传了过来。
这声音挺大,车厢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山循声望去,见距离自己不远处的一个中铺上,一个中年男子正从铺位上伸出头向外张望着,而在其头顶上铺坐着一个小男孩,一脸的局促不安,显然他就是此次事件的“肇事者”。
这些孩子一共有四五个,除了晚上睡觉能够老实点之外,其余时间都在车厢里爬高沿低、奔来跑去,一会把这个碰一下,一会把那个撞一下,显得精力十分的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