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资历与威望,是团队接班人的必备要素,而这恰恰是朱友贞最为缺乏的。元老勋旧们,没有人发自内心地服他。

杨师厚,拥兵不臣,形如割据;魏博叛军领袖张彦,公开蔑称朱友贞为“佣保儿”;就连刘鄩,也当着朱友贞的面用笏板在地上指指点点……

在朱友贞内心深处,这些所谓的元老勋旧们,个个心怀不臣之心,他们蔑视皇权,蔑视中央,蔑视朕!故而不能信任之。

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也就不难理解朱友贞为何要亲近“外戚帮”而排斥“元老勋旧帮”了。

当然,李存勖袭位之初也与朱友贞面临同样问题,同样是20多岁走上最高领导人岗位,面对一群手握重兵且思想活跃的勋旧们。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李存勖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与将士们共甘共苦,在军队中积累资历,与将士们培养感情,树立威望;而朱友贞“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除了亲小人、远贤臣,实在也找不出朱友贞身上还有哪些值得批评。他不沉溺酒色,不好歌舞,不喜游猎,不宠伶人乐工,不斗鹅……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比唐懿宗、唐僖宗好多了,就连唐昭宗也在后来沾染上酗酒的恶习。

朱友贞最后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在首都沦陷前夕,壮烈殉国。也算一条汉子。

此外,后梁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是有一定贡献的。

贞明七年(921)2月,朱友贞下诏收集整理“口述历史”。经过唐末的多年战乱,很多官方史料毁于战火,唐末的历史出现了认为的断档,朱友贞命令社会精英阶层贡献出家传,“具述父祖事行源流及才术德业灼然可考者,并纂述送史馆”。特别是对唐武宗以后的史料,不论公私,都要送史馆抄录,并且强调“皆须直书,不用文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