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9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高季昌非常不高兴,于是也开始疏远他。虽然疏远贯休,但“不甚罪焉”。

贯休继续向西,来到了蜀地。当时蜀地的一把手是王建。贯休献诗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贯休也因此得到了“得得和尚”的外号。

王建大喜,赐其“禅月大师”称号,为他修建龙华道场。在蜀地日子里,贯休多次献诗拍马,曾在王建过生日时献上“尧铭舜颂”两章。

贯休最终圆寂于蜀地。

我不否认贯休和尚在中国诗词、书画史上取得的骄人成就。但某度等权威资料说他有不畏权势的傲骨,并拿他拒绝为钱镠改诗为证,这……我就不敢苟同了,纵观其云游天下的历史,虽然敢于忤怒执政者,但他几乎都是溜须拍马在先,遭到冷遇之后才硬气一把。

就拿拒绝为钱镠改诗这次来说,他拒绝修改的那首诗,不也是恭维钱镠的吗?

如果把前恭后倨的贯休包装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站着把钱挣了的硬汉,那么“不甚罪焉”的高季昌当然就是礼贤下士的喽。

早先出于军事防御考虑,高季昌修筑了雄楚楼、望江楼、高氏堤,特别是高氏堤,有效治理了荆南水患,“居民赖之”,无论我们再怎么黑他,高氏堤都是不可抹杀的功绩之一。

而要说高季昌的过失,史官给出了答案,说他有两大重大失策:入觐洛京,劝唐伐蜀。

荆南以弹丸之隅,处四战之地,地狭兵弱,但他总能充分利用地缘政治来借力打力,表面上乍看起来是反复无常、卑鄙无耻,实际却是弱小的高季昌以一己之力抗衡诸强邻,期间或战或和,史官评价说他“戏中原于股掌之上,其亦深讲于纵横之术也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