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今天毕竟只是打算砍两根竹子回去让李二花练练手,还没有真正上岗开工,梁川在竹林子外围转了一圈,挑了两根六年左右竹龄的毛竹,三下五除二,柴刀翻飞将毛竹砍倒。唰唰唰砍光了毛竹上的枝桠。

梁川并未将竹子砍成一截一截,因为他不知道李二花要用多长的篾条,要是截得太短不能用的话,那还得再回来砍竹子。自己这趟下去,还要再去砍木头回去练斧子,现在白天占用的时间用就晚上补回来,每天雷打不动的,就是要将一棵树砍成成垛的小木条。

两根十来米长的大毛竹,梁川扛在肩上没有觉得负担。一眨眼的功夫,便扛到了山下。经过新祉的时候,赵发达看见梁川还自己进山去干农活,不禁对梁川刮目相看,这东家就是地道,家大业大的还不忘记要劳动,家业不兴旺才怪哩。

招弟也将一系列的竹编器具采购回来了,这些东西都是小物件,虽然冷门,但是这个重农重手艺的年代还是比较常见的。

院子里艺娘,叶小钗,杨秀,李二花都在,她们知道今天张天会去山上砍竹子回来让李二花做竹编,她们都是女人,都好奇李二花家传的手艺怎么样,要是做得好的话,几个女人就一起学,到时候拉起一个班子专门做这个竹编来卖。

虽然杨秀的手艺也很不错,但是腌菜就是将菜料处理好放入腌缸中,不用随时守着,放在腌缸里等待就行了。闲暇的时候,就能一起学竹编了。

梁川和招弟将毛竹和工具在院里依次摆放开,然后给二花请了一把椅子,请二花坐着。一群人瞪大了眼睛,聚精会神地,准备看二花如何制作竹编。

李二花被艺娘摁在椅子上,原本她就是一个内向温柔的女子,一时间,五六个人的眼睛全盯着她看来,她怯生生地说道:“你们都忙去吧,你们这样守在我旁边看着我,我想不起来要怎么要怎么扎了。。”

这就尴尬了,梁川咳了一声,驱着大家该干嘛干嘛去,艺娘知道这二花的性子,就是内向,安慰了二花两句,叫大家别看了。大家将头扭到一旁,装着去忙自己事的姿态,结果眼角的余光还是瞟着二花,就想想看看这竹子还编出花来。

李二花等着大家不看她了,开始挑捡竹子准备劈篾做竹编。竹篾的长度二花不用尺量,手摸着就估出了长度,做细料用稍头,做坚实的编具用篰头,下刀之前都要想清楚,否则刀子劈开篾就没得返工。

竹编如果是做壁挂屏、花篮、花器、花薰、鸟笼等精细的图案,要选节头细的稍头好料,这样做出来的竹编器没有节头,整体看起来就会光滑平顺。

据说东方的用竹编的做的提篮之类的工艺品都能被奉为上品,而我们国家优秀的竹编大师早就会了这些手艺,他们甚至可以将竹蔑做成各种动物的形状!

二花细心地刮着毛竹上凸起的竹节,平时的李二花看着人迷迷乎乎地,好像对什么事也不上心,跟她交谈的时候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给人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而且经历过大蜚山那件事以后,她的世界就完全塌了,每天就像是艰难地打熬着,也就是梁川家一群人都是阳光快乐的人,气氛感染了她,逐渐将她从黑暗的深渊里拉了出来。

今天李二花静静地坐在院子里,细细地伺弄着她手里的毛竹,阳光照在她的身上,莫名地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觉。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脸上带着微笑,手里几样竹篾工具不停地转换着。

崭新的篾刀比柴刀要小好几号,手把是用茶油木包裹成的,能用几十年不会。二花用篾刀将整根竹子对半劈开,再用篾刀勾出自己需要的宽度,这叫做“开条”,再慢慢将开好的竹条一根根破开,分成需要的条数。

二花开好竹条后,一只手托着竹条,一只手握着篾刀,顺着同一个方向慢慢刮着竹子芯的竹隔,接着开始破篾,一层接一层从竹子对中劈开。

这时时候的竹篾再过一下剑门,也就是再修整一下篾宽,基本就达到了理想的宽度。最后上刮刀刮青篾,先正面再反面,由外到里,慢慢刮低竹篾的纤维密度。

李二花下手很轻,就像在抚摸婴儿的肌肤那般轻柔,手法相当的娴熟,地上被刮出了满地白色粉末,这些粉末她没有随意扔了。据说这些粉末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入药,农家人干活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弄破口子,弄一点白色的粉末洒在伤口上,就可以止血了。

刮好的竹篾像细签子一样整齐地摆在一旁,二花自小跟着家里做这行当做到现在,竹篾是稍头还是篰头一摸就知道。大家静静地守在院子里,看着二花劈着竹篾。都说人不能太闲,精神要有一点寄托,再好过的日子没有一点寄托人都会闷出病来。

大家看着李二花脸上挂着微笑,经历过苦难的女人,好像在这一刻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以前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女人死了丈夫在这个时代是一件极悲惨的事情,能安稳地活着,不容易,所以三个女人无比珍视眼下的安逸。

李二花会的竹编有九种编法,经纬纵横,可以编成各式各样的器具。

时代有区别,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个热水罐一口铁锅,破了补补了用,不到拎不起来没人舍得把这些物件给丢掉。

半天的功夫下来,李二花静静地在院子里扎出了一个竹簸箕,这种簸箕可以拿来扬米筛糠,这个簸箕窝深、掌平,不撒粮食和簸物。掌平利于播出杂物,不留残渣,好使换。

在农家,簸箕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农具,一张簸箕用得爱惜点可以用人老几辈子,最少也可用十几年。朴实的乡民们更是如此,即便是竹制的工具,能用三代人绝对不敢两代就扔了,那是要遭报应的。

梁川一群人等李二花做好簸箕后,接过来仔细端详着。艺娘站在旁边,伸手抚摸着那个簸箕,说道:“李姐真正是心灵手巧,有了这门手艺,以后咱们几个姐妹每天做做这竹编,也能有个好光景啊!”

李二花只当是一件很平凡普通的小事,她们家所有的人都是靠着这门手艺活下来的,这手艺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她们的血液里了,就像吃饭那样稀松平常。

艺娘是这个家的主妇,她心里感触最深,现在一家人都没几个人会种地,也没有地让他们种,地种出来了,一年到头累得不可开交,可是交了税,交了租,剩下到自己手头里的粮食也不多。现在会一点手艺,梁川喜欢在外面闯荡,就随他去,男人就应该志在四方,自己在家里操持家务,抽闲里做一做这些竹编,再拿到集市上卖,日子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的。

梁川摆弄着这个簸箕,手用力掰了掰,簸箕只是稍稍变形了,但是竹子本身有的韧性让它一下子就恢复原状了。这种取自自然然后利用才智手艺,加以创造,制造出来的农具正是印证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一根毫不起眼的青竹,到了一个无缚鸡之力的农家妇女手里,就能变成十几年耐用的农家工具,竹编这一道,最好地印证了古代的灿烂文化。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