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这是很正确的做法。
只是,在大战结束后,局势的变化与一些意外收获,帮助中国工程师坚决了建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首先,军队的作战压力降低,可以做一些与战争没有太多关系的事情。
比如,帮助科学家改造一架具备轨道飞行能力的战斗机,收集进行轨道往返飞行所必须的数据。
当时,空军打算把J-40的原形机改造成轨道战斗机。
这个想法很现实,因为J-40本来就是一种亚轨道战斗机,而且在研制的过程中,技术指标没有缩水,不然也不会拖到大战结束之前才制造出原形机(大战的最后半年,J-40的低配版本就已量产,而且装备了部队,成为了中国空军最主要的护航战斗机,只是装备量远不如J-33系列战斗机,所以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因为美国空军在大战后期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所以J-40没能与F-51A在空中遭遇。直到大战结束之后,中国空军才用缴获的F-51A与J-40进行了对比测试,并且认为F-51A的某些性能在J-40之上,而且很多设计方式值得借鉴。也正是这一判断,使得战后很多人认为,如果F-51A能够提前一年加入美国空军,战争进程就会改变,中国就不可能在二零五六年八月取胜,甚至有人认为这种战斗机能够帮助美国取胜)。也就是说,J-40只要稍加改进,就能成为一架只能搭载两名飞行员的航天飞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