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变,传媒说是得到泰王“默许”,故能速战速决,令富豪总理流亡伦敦,有家归不得。
事实上,普密蓬登基六十年,遭遇廿次政变,没有一次不是有他在背后默许或反对,而他的决定,没有一次不是左右了政变大局。
就看一九八一年的“愚人节政变”吧,陆军副总司令乩上将因未能升职,心感不快,干脆豁出去搞政变,派遣下属巴节上校于四月一日凌晨跑进总理府,要求炳总理有所配合。双方谈判了一阵子,炳总理折返睡房,从秘道出走,赶赴王宫跟泰王商量政局,并一起前往第二军区暂避风头。
傻兮兮的巴节上校见炳总理久久未出,误以为这表示他“默许”政变,于是打电话给老板,说:“Ok喇,可以郁手啦!”乩上将立即率领京畿卫戍部队十六个营走上街头。殊不知诗丽吉王后稍后从电台发表广播,呼吁全国同胞不要支持政变,泰王也绝不准许在这时候政变。
泰王为什么反对?有一个说法:普密蓬是个“耳仔软”的人,而且自尊心极强,虽是虚君,却喜经常有下属向他报告国政,否则便自觉不受尊重。乩上将于动手造反之前不先去搵泰王倾倾偈,反让炳总理先驰得点,有机可乘,令普密蓬根据“亲疏有别”的原则,颁布御旨,压下政变。
不过,普密蓬亦是量度大的国王,他赐下特赦令,把巴节上校等人送到瑞士,令政变以不流血的方式收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