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9-12 22:31:21
(433)
想起进口拖鞋时,那段疯狂打拼的时光,奕霏微笑着摇了摇头,“我现在只想多些时间陪陪孩子。没能一直陪伴雨点儿成长,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想到雨点,奕霏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晚上,奕霏给春明打了电话,准备第二天去接女儿。于春明却听从母亲的越洋指挥,不让雨点和奕霏立刻见面。理由是小雨点马上要中考了,怕孩子分心,影响考试。奕霏很失望也很生气,等待了那么久,终于来到纽约,女儿近在咫尺,却还要再忍受两个月的思念。
她不想和于春明吵闹,怕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考试,奕霏郁闷至极却无可奈何,只好忍耐。近在咫尺的两个月,似乎比在国内四年半的分离更煎熬,度日如年。
等待中的每一天都变得无限延长。奕霏终于忍不住,悄悄来到于春明家附近,想远
远的偷看雨点儿一眼。来了几次,没见到雨点儿,却有一天远远地看见了于春明。
于春明和杨兰从公园散步回来。春明抱着一个孩子,杨兰走在春明的身边,两人有说有笑。春明一边走一边注视怀里的孩子,眉眼含笑,那神情很像多年前雨点刚出生时,于春明每天爱不释手、目不转睛地看着雨点,满眼浓浓的父爱。
那一刻,奕霏再次被击中了。于春明,有了新的孩子,新的家,新的生活,她早已成了他生活中的过去,可她却经常来到那个窗下。她守望的真的只是女儿吗?
重回纽约,本以为可以重新开始一份全新的生活,不再和过去纠缠,而一种说不清的牵挂就像无药可救的顽疾,如影随形。
晚上,奕霏做了个噩梦,雨点儿被遗弃在大街上。于春明和他的女人,抱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噩梦惊醒,奕霏想像着女儿像辛德瑞拉一样可怜,心痛至极。
第二天,她咨询了律师,想通过法律的手段把孩子要过来。律师说,法官也会征询孩子的意见,问孩子选择跟父亲还是母亲。奕霏犹豫了,毕竟这么多年,雨点儿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更长。朝夕相处,父亲已是她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如果让雨点去选择,孩子的幼小心灵一定很痛苦、很矛盾。尽管她很想用心弥补这几年没能陪伴女儿成长的遗憾,最终还是无可奈何选择了忍耐。
日期:2022-09-16 21:36:18
(434)
长时间的隐忍极容易把人憋成内伤。奕霏的心情低到了谷底,极度抑郁中,她把灰飞烟灭的破碎人生和全部的失意失落发泄到了网上。
没多久,有人回复了她一大段留言: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无奈,当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只能一边哭泣,一边坚强,一边崩溃,一边前行。 生活就是不断地在绝望,忍耐,坚强,再忍耐,再坚强中一遍遍地找到与世界平衡的点,一次次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走出自我,再出发,在路上。
奕霏反复读着那段留言,她还能再出发吗,她还有机会吗?
两个月终于熬过去了,中考那天,奕霏早早的去了考场,等候在外面。
雨点从考场出来那一刻,奕霏惊呆了。两三年没见,雨点儿已经长的快和她一样高,婉若一婷婷少女,扎着一个马尾辫,和她小时候一模一样。那一刻她似乎有一种时光逆流的错觉,在另一个时空下遇见少年时代的自己。
母女终于再次相见,奕霏百感交集。除了激动和兴奋,还有无限的怜爱和深深的愧欠。雨点见到妈妈很意外,她不知道妈妈已回到美国。也许是分别太久,也许是小姑娘已经长大,雨点有些拘谨,似乎和妈妈有些生疏。一路上,雨点一直沉默着。妈妈问一句,她就轻轻答一句,不多言语。
回到家,吃完饭,奕霏拿出给女儿带的一堆礼物,雨点并没有像小时候那样开心地欢呼雀跃,只是轻轻地说句Thank you。雨点的一句美国式谢谢,似乎蕴含着几年的疏离和陌生。
奕霏很想留女儿和她一起住几天,雨点儿似乎怕爸爸不高兴,吃完饭就要回去写作业。奕霏没有为难孩子,送雨点回家后,却忍不住一个人凄然泪下。万般不舍,千般想念,期盼数年,终于相见,却只是短短的相聚了几个小时。
夜晚,奕霏再次在QQ上发泄了自己的哀愁。很快,有人再次给她留言。除了鼓励和安慰,还留下满满正能量的一段话:人这一生要不停地进取,开拓生命的边界,将自我价值完全发挥出来,把梦想变成现实,如此,才不负在这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