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雲娘厉害,她自恃是罗大纲女儿,一开口就用撒娇的语气,把罗大纲驳得哑口无言。
罗大纲只得笑笑,说道:“雲娘说得有理,老朽自愧不如。”
接下来,正式开会。吴捷为新会党取名为复兴会,意为复兴华夏,众人都无异议。
复兴会标志为桑叶,也有一定的寓意。吴捷介绍说:
“以桑叶为复兴会标志,寓意有二。第一,华夏地大物博,在地图上就像一片桑叶。如今,华夏面临着深刻的内忧外患,复兴会立志保护华夏领土完整,寸土不让。
“第二,华夏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以桑叶为标志,象征复兴会重视农业,尤其重视普通种桑的南方。复兴会发源于南方,也将在南方扎牢根基,在全国发扬光大。”
众人频频点头。接下来,便是讨论通过复兴会纲领。这份纲领吴捷和雲娘已经酝酿已久,广泛征求了大家的意见。
根据纲领,复兴会以“实现百姓安居乐业”为最终目标,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近期目标。待推翻满清后,复兴会将在华夏建立共和制国家,以五族共和、平均地权、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为基本国策。
在讲到文明开化时,吴捷特意提到,未来要像西方那样实行一夫一妻,推行男女平等,男人不得纳妾。
大家看着他和雲娘笑。吴捷和雲娘对视一下,说道:“今天也向各位报告一下,我和雲娘已经结婚,天地为媒,江山为聘,至死不悔。也祝各位早日找到红颜知己,一起为复兴华夏效力。”
大家笑笑,恭喜二人百年好合。
会上,大家推选吴捷为会长,推选雲娘为理事长。
最后,吴捷和雲娘为大家举办了入会仪式。
入会仪式很简单,先是书写入会申请,列明自己的姓名、籍贯、年岁、简历等,声明志愿加入复兴会,决不背叛组织等,然后签名、摁手印。
然后,各自宣读入会申请,经会长、理事长同意,就算加入了复兴会。
入会申请交由理事长保管,为会员身份凭证。
2月8日,太平军开始从武昌撤军。他们为了迷惑清军,先溯江而上三十里。
清军惊慌失措,前线文武大员的折子雪片般发往燕京。
这个说太平军要进军四川,广占“天府之国”。那个说太平军可能要回攻长沙,再战湖南。
湖广总督说太平军要进军荆州、襄阳,北上河南,请求调兵回防湖南、湖北。两江总督说太平军一向狡诈,声东击西,目的还在金陵,请求调兵防御安徽、江西,堵住太平军东下之路。
前线大员莫衷一是,远在燕京的咸丰帝也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他一口气封了三个钦差大臣:将原钦差大臣徐广缙革职,改派向荣专办两湖军务;令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专负苏、赣、皖三省防务;令署理河南巡抚琦善为钦差大臣,防堵河南,防止太平军北上。
十年前,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琦善接替林则徐,主持广东战事。刚开始,琦善本来和林则徐一样主剿。后来,他看到不列颠船坚炮利,又探知道光皇上不敢抵抗,便改剿为抚,与英夷媾和,签下丧权辱国的《金陵条约》。
事后,华夏一片哗然,人人皆言琦善可杀。
道光帝顺水推舟,将琦善革职,发往军台效力。
林则徐主战,被道光帝革职,发往军台效力。琦善主和,亦被道光帝革职,同样发往军台效力。
这其实也昭示着,两个人不过是为皇上受过。战败的责任,签订《金陵条约》的耻辱,都在于清廷,在于皇上。
琦善是个官场老狐狸,知道自己替皇上受过,日后必能起用。后来,他果然东山再起,历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河南巡抚。日后,他还将在扬州组建江北大营,与向荣的江南大营一起,长期围困天京。
笔者浪费许多笔墨说琦善,主要是想向各位读者说明,满清已经积重难返。地方封疆大吏一个个都精于做官,却不能办理实务,一不能防御太平军,二不能革除弊政,造福地方。
琦善如此,陆建瀛也一样。向荣虽称名将,却是行伍出身,读书不多,连奏折都看不明白。
大敌当前,清军事权不专,三位钦差大臣互相推诿。这金陵之战,结局不用多想,一定是太平军胜,清军败。
却说太平军舟师逆行三十里,而后突然掉转船头,后队作前队,顺流而东,直朝长江下游而去。
清军惊慌失措,才知太平军志在金陵。他们没有舟船,只能望江兴叹,眼睁睁望着太平军扬长而去。
唯有向荣率领所部,急忙沿长江南岸追赶太平军。可太平军或坐船,或骑马,行军毫不费力。清军骑兵不多,大部还是步行,一路走得苦不堪言。
向荣以疲惫之师,根本不敢追击太平军,只能“追而不击”,远远跟在太平军后面。
却说太平军全军水陆并进,向数千里之外的金陵进发。
杨秀清的部署是,水陆并进,全军辎重、老弱都乘坐战船,陆营精锐沿长江南北两岸,夹江而进。
前卫军统帅为翼王石达开,以罗大纲、吴捷为先锋军,乘战船,走水路。
天官正丞相秦日纲为中军主帅,护卫总部。
韦昌辉为后卫军统帅,阻击清军追兵。
春官正丞相胡以晄督率陆师一部,沿长江北岸东进,辖有赖汉英等大将。
天官副丞相林凤祥督率陆师主力,沿长江南岸东进,辖李开芳、吉文元等东殿大将。
洪杨二人坐镇中军,乘船东下。
太平军或乘船,或骑马,进军十分神速。尤其是罗大纲和吴捷的先锋军,乘坐快船,进军速度更快。
从武昌到金陵,数千里长江,有天险、坚城无数。若清军防备得当,也能把太平军牢牢挡住。可惜,清军不仅防备不得当,甚至连防备都没有。
从武昌而下,第一处天险为田家镇、半壁山。
田家镇、半壁山,位于武昌下游,是有名的古战场,兵家所必争。长江在田家镇突然转弯,江水回转,水流复杂,舟船必须绕到田家镇,紧贴江岸才能安全过江。田家镇斜对面就是半壁山。这是一座高大的山峰,直插长江。
若清军在田家镇、半壁山设置炮台,使用铁链拦阻江面,再设置一支精兵,则太平军片帆不得过矣。
吴捷、罗大纲作先锋军,最怕清军凭借田家镇天险固守。若是这样,肯定会影响大军东进。
为以防万一,吴捷特意率领一队快船、三百多个精兵,提前到田家镇侦察敌情。
谁知,等吴捷到了田家镇,哪有清军的踪影?没有铁链,没有炮台,就连一个清军士卒都没有。
这田家镇天险,竟然无人防守!
吴捷喜出望外,当即在此停船。尽管人马很少,他还是决定留下,固守田家镇,防止清妖占据田家镇天险。
罗大纲会在两天后到达田家镇,吴捷等不及他,派人飞速向罗大纲报告,请罗大纲率领先锋军急趋田家镇。
吴捷分出一百余人渡江守半壁山,自率两百人守田家镇。当夜,太平军便在田家镇筑好一座简易的营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