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此,天地会会众十分庞大,是当今华夏第一大会党。诸如小刀会、三合会、哥佬会等会党都是天地会分支,由天地会演变而来。
这些年来,华夏内忧外患,民生凋敝。各地会党四起,武装起义不断。在捻子中,同样有不少天地会员。而罗大纲是天地会的大英雄,也是不少年轻会党心中的偶像。
吴捷说:“不错,正是广东天地会舵主罗大纲。周兄弟应该知道,他已经加入太平军。如今罗大纲在太平军中官居殿前左一指挥,我和他是结拜兄弟。”
吴捷说完,便把长矛扔到地上,以示亲赖。
周洋也是性情中人,当即下马便拜,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人海涵。”
恰在此时,从长江上游驶来一队太平军战船,来人正是左七军大将康可铨。康可铨率领着一千援军,先行赶到田家镇,过来支援吴捷。
周洋见状,始知吴捷并没说大话,的确是太平军大将。两人不打不相识,周洋当即率军归顺吴捷。
吴捷大喜,封周洋为马队旅帅,以五百捻子为班底。自此,左七军有了自己的骑兵部队。
中午,吴捷在田家镇设宴,欢迎周洋加入左七军,康可铨作陪。
酒过三巡,气氛逐渐融洽。吴捷对周洋说道:“老弟兵强马壮,在江北捻子中堪称劲旅吧?”
周洋叹口气,说道:“不然。所谓‘捻’是皖北方言,意为一伙一股。我老家湖北武穴,前年大旱,去年内涝,百姓颗粒无收,官府又屡次加派田赋。大家生计无着,官逼民反,只好作了捻子。
“刚开始时,捻子步兵多,骑兵少,大家攻占地主土堡,抢地主家的粮,后来便占据城镇、县城,却屡屡不敌官军。我这一股捻子只要骑兵,不要步兵。每次行军打仗,敌人都追不上我。
“最近,清妖为防备天军东下,在武穴集结了五千兵勇。这些人搞得武穴民不聊生,我也难以在武穴立足,便带上部下向西寻找太平军,期望混个一官半职。”
清朝两江总督陆建瀛在武穴拼凑了五千重兵,试图阻止太平军东下。这个情报,周洋已向吴捷说过了,但康可铨尚是第一次听说。
康可铨连忙问起清军五千人马的构成、部署。周洋耐心向他解释道:
“清妖在武穴一带的兵力,主要集中在下巢湖和武穴镇。长江南岸由江西巡抚张芾负责,共有兵力两千五百人,部署在下巢湖一带。北岸由两江总督陆建瀛负责,共有兵力两千五百人,部署在武穴镇,武穴上游的老鼠峡险隘仅有数百闽兵守卫。”
这老鼠峡险隘与半壁山一样,是长江上的天险。若清军防守得当,将对太平军构成严重威胁。
康可铨闻言大惊,说道:“我听说清妖头向荣绕过咱们的后卫军,正在星夜向九江进发,准备拦头截住天军。若陆建瀛他们与向荣会合,势必将阻挠我军东下。”
吴捷为他倒了杯酒,胸有成竹地说:
“老康,喝杯酒压压惊。武穴的清妖不足为道,老鼠峡虽是天险,清妖仅在此布置数百人,既未深沟高垒,又未设置铁索拦阻江面,主力都放在下游的武穴。再说了,武穴、老鼠峡位于田家镇下游,而田家镇比老鼠峡、武穴险要百倍。
“清妖不守田家镇、老鼠峡,反而守卫武穴,可知其毫无战心,畏我如虎。他们有天险而不占据,也不设置防御工事,则天险形同摆设。我已派出斥候,到老鼠峡、武穴详加侦察。待罗大哥大军到达田家镇,咱们就率军突袭武穴。”
傍晚,罗大纲大军抵达田家镇。出乎吴捷意料的是,赖汉英也跟着罗大纲来到了田家镇。
赖汉英是洪秀全的妻弟,也就是太平天国的“国舅”。他年龄大概三十五六,喜读书,为人谦和,时任殿左四指挥。
本来,杨秀清安排赖汉英随胡以晄,走江北陆路东进。因江北没有清军,改派赖汉英督率前卫军水师,罗大纲和吴捷都听其节制。
赖汉英智勇双全,身为拜上帝会元老,又是国舅,又有才干,仕途却颇为不顺。
早在金田起义时,杨秀清威望尚不突出,又有南王冯云山分权,洪秀全便封赖汉英“职同军师”。杨秀清时为正军师,赖汉英“职同军师”,在名义上与杨秀清是平起平坐的。
自那时起,杨秀清便极力打压赖汉英,把他晾在一边,雪藏起来。
去年长沙之战时,战事紧急。杨秀清不得不起用赖汉英,封他为殿右四指挥。赖汉英不负众望,打了好几个漂亮仗。
赖汉英最大的特点是智勇双全,胸怀大志。他嗜好读书,精通文史、医学。
这样一个人才,本该成为太平天国的栋梁。只因为他是洪秀全的妻弟,自然要站在洪秀全那边,杨秀清便刻意打击他。
如今,太平军水陆齐下金陵。值此关键时刻,杨秀清不得不再次重用赖汉英。
第一眼见到赖汉英,吴捷十分意外,心里便有不悦,不知洪杨二人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他们不信任罗大纲和自己,派赖汉英过来监军?
却见罗大纲与赖汉英有说有笑的,吴捷硬着头皮向赖汉英行了礼。两人素无交集,虽说各自互相认识,却几乎没说过几句话,也没在一起喝过酒。
三人分宾主坐下。太平军中等级森严,座位排序都有严格规定。赖汉英地位最尊,本该坐在上首。但他认为罗大纲年纪大,功劳最大,非请罗大纲坐上首不可。
吴捷对他一下子就有了好感。但见他目光坚毅,气质儒雅,语气谦和,颇有儒将之风。
最后还是罗大纲坐了上首。一向豪爽的罗大纲也搓着手说道:“今日赖国舅谦虚敬老,老朽只好僭越坐了上首。咱们前卫军得国舅统帅,一定能旗开得胜。”
赖汉英笑笑,说道:“罗大人快别客气。赖某一直对罗大人敬仰得很,如今终于能够并肩战斗,心里不胜荣幸。还有吴兄弟,虽然年纪轻轻,却屡立奇功,实乃我军栋梁。咱们三位齐心协力,一定能够直取金陵。”
赖汉英说话漂亮,待人谦和,只字不提节制罗、吴的事,令吴捷心生敬服。怪不得杨秀清要冷落他,若让他得意了,洪秀全岂不如虎添翼?
吴捷说:“尽忠王事本就是我等本分。能与国舅共事,我和罗大哥荣幸得很。”
吴捷称罗大纲为大哥,这显然出乎赖汉英的意外。他挑了挑眉毛,若有所思地说道:
“吴兄弟当即立断,占据田家镇天险,乃是大功一件。事后,赖某一定会奏明天王,为吴兄弟请功。听说清妖在武穴集结了大军,不知两位什么意见?”
罗大纲看了下吴捷,说道:“吴捷老弟已对武穴详加侦察,肚子里主意最多,就请吴老弟说吧。”
吴捷稍作谦让,侃侃而谈道:
“据斥候侦察,清妖主力都布置在江北的武穴、江南的下巢湖,共有五千人。老鼠峡距田家镇不远,仅有数百闽兵。听说清两江苏总督陆建瀛已经严令武穴的清军驰援老鼠峡,但清妖部队迟迟不肯动身,仍旧留在武穴。”
赖汉英沉思片刻,说道:“听说这中间有些纷争。陆建瀛主张在老鼠峡布防,和天军决战。向荣主张回防九江,集中兵力在九江阻击天军。两人都是钦差,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仍是各自为战,向荣依旧带兵直趋九江,陆建瀛则带兵进据武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