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周洋大惊,底下捻子也议论纷纷,似乎有跟从周叔之意。
吴捷见周洋不敢反抗,怒道:“你当左七军是你家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那周叔也不含糊,顶撞吴捷道:“大帅,您真当捻子里没有好汉了吗?”
此言一出,吴捷的亲兵纷纷向前,摆出捉拿周叔的态势。
周叔眼见事急,连忙吹出口哨,向外发出讯号。不多时,上百骑骑兵从四方八方涌来,把吴捷等人团团围住。
周叔面露得意,可看他的神色,他也不敢犯上作乱。
周洋护在吴捷面前。他并不想同室操戈,没有召来自己的亲信。吴捷料定,这周洋并不想随周叔而去。否则,自己必会威信大减,屈居周叔之下。
吴捷的亲兵虽然人少,却个个骁勇善战,又装备有土枪,不说料理掉这些犯上作乱的捻子,起码足以自保。
不过,以主帅之尊,和这帮下层捻子动武,传出去多少有损自己的声名。
正在吴捷犹豫时,侍卫王杉飞也似的跑了过来,凑近身子,告诉吴捷一个好消息。
原来,眼见形势不对,吴捷便让王杉到江边求援。王杉刚到江边,碰巧遇到太平军北路军先锋,便将事情原委简要告诉他们。
那先锋由一员小将率领,大概三十出头,沉重冷静,先打发王杉回来报信,然后从容布置,将小池口团团围住。
吴捷大喜,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太平军北路军由春官正丞相胡以晄率领,沿长江北岸行进,其先锋已经到达小池口,不可谓不神速。不过,清军主力都在长江以南,江北没有大股清妖。北路军走得快,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吴捷随口问道:“那先锋军小将叫什么名字?”
王杉说道:“是个不知名的军官,叫做李寿成。”
吴捷心中凛然一惊,李寿成不就是李秀成吗!李秀成可是太平天国后期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因他功勋卓著,被洪秀全赐名秀成。
李寿成是广西滕县人。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路过藤县,李寿成举家加入太平军。
因为资历浅,他名声尚不显赫。但他很快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此番被胡以晄委以重任,担任北路军先锋。
太平军大军来援,周叔见势不妙,就要逃跑。却见四面八方涌来无数太平军,他面如死灰,“咚”地一声在吴捷面前跪下,一个劲儿地讨饶。他说:
“还请大帅饶命。并非小人不愿渡江,只因小人家乡在淮河边上。小时候淮河发大水,淹死了家人。小人自此不敢渡江,亦不敢轻易涉水。”
吴捷不免有些轻视他。若他不屈不饶,吴捷也敬他是个好汉。如今看他捣蒜似的磕头,搬出怕水的理由,就知道他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贱骨头。
吴捷并不理会他,反而问旁边的李寿成,说道:“寿成兄,依我们天军规矩,不遵号令者该如何处置?”
吴捷官阶比李寿成高,应该直呼其名,若是亲近起见,应该喊他为“寿成弟”。他喊其以“兄”,已是格外的礼遇。
李寿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忠王李秀成。此人性格外柔内刚,打仗、行政、治政很有办法,是太平军中少有的“帅才”,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第一流人物。
陈丕成,也就是英王陈玉成,只会打仗,不会理政,也缺乏统揽全局的能力,只能算个“将才”。
李秀成和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大支柱,但李秀成技高一筹,取得的成就也比陈玉成大。
此刻,这李寿成见吴捷称之为兄,不免有些惶恐,说道:“回大帅的话,依天军规矩,不遵上级号令者,杀无赦。”
吴捷接着问:“那么,企图哗变者呢?”
李寿成对军中刑律十分清楚,说道:“企图哗变者,罪加一等,株连九族。同袍明知上司哗变,却不制止,罪与哗变者同。”
此言一出,周叔属下的骑兵大惊失色,纷纷叩头求饶。若依李寿成所言,这一百多个捻子全部都要砍头。
周洋虽然讨厌周叔他们,却也不忍心让他们受死。眼见情势紧急,他连忙跪下求情,说道:“大帅息怒。周叔他们不知天军戒律森严,犯下弥天大罪。此事皆因我约束不严,请大帅开恩,允许他们戴罪立功。”
周洋一跪下,旁边几个亲信也跟着跪下,向吴捷求情。
吴捷见状,苦口婆心说道:“周洋,你是骑兵营旅帅,一定要牢记‘慈不掌兵’四个字。你凡事迁就他们,日后威信何在?我看,这些不遵号令的混账东西,留他们也没什么用处。”
周洋见吴捷语气松动,连忙说道:“大帅,骑兵营刚建立没多久,骤然大行杀戮,恐怕不利于长远。况且周叔有恩于小人,属下也都与小人有同袍之情,还请大帅开恩,免了他们的死罪,让他们戴罪立功吧。”
在场的捻子求情的求情,讨饶的讨饶,言辞十分恳切。
吴捷就坡下驴,气呼呼地对周叔等人说道:“哼,看在周洋的面子上,本帅今天且饶你们一次。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们这些人犯上作乱,罪不容诛。我本想废掉你们的手脚,让你们今生再也骑不了马。
“念及你们都是捻子,也算是条好汉,姑且留下你们的手脚。王杉,你从亲兵中挑选十个好手,在这些叛兵的脸上刻上文字,涂以染料,以警示他们好生效忠天军。”
在叛兵脸上刻字,一能防备他们叛逃,二能让他们牢记教训。虽说现在看来有些残忍,但在当时,已经属于较轻的刑罚了。
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为了防止士兵、工匠叛逃,在他们脸上刻记文字,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周叔一行人总算留得性命,不得不再三感谢吴捷不杀之恩。
吴捷虽然心里厌恶他们,却也强行堆出笑容,勉励周叔反思过错,将功赎过。
王杉雷厉风行,当即在军中找来十来个老兵,在周叔等人的脸上刻下“太平天军”四字。
一时间,在场的捻子血流满面,哀嚎连连。
吴捷有心结交李寿成,拉着李寿成到江边散步。但见李寿成不卑不亢,对答得体,果真是一表人才。
吴捷问李寿成:“寿成兄,吴某略懂相术,能否斗胆为兄看看?”
李寿成惶恐地说道:“大人何出此言。小人虽然年长,万万不敢在大人面前称兄。还请大人依着天军规矩,仍对小人直呼其名为好。劳烦大人为小人看相,小人感激不尽。”
吴捷看着他诚惶诚恐的样子,脸上微微一笑,说道:“也罢,我就称你为寿成吧。寿成之面,肌肤饱满,骨骼分明,外圆内方,是外柔而内刚也。寿成这种面相,是大富大贵之相,日后封王也未可知!”
吴捷根本不懂什么看相,只不过是熟悉历史知识,知道李寿成性格内柔外刚而已。再说了,是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李寿成也莫能免俗。
此人才能杰出。定都金陵后,杨秀清亲自保举他,将他超擢为军帅。因为他功勋卓著,被洪秀全改名为秀成。不过,他真正崛起,还是在天京事变之后。
杨秀清死后,石达开负气出走,太平天国出现权力真空。李秀成纵横捭阖,招降大量捻子、团勇,力量迅速膨胀,举国瞩目,洪秀全不得不封他为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