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人,当初你担任衡永郴桂道道员,朝廷升你做广西按察使。你不愿到广西就职,是我向张亮基大人求情,把你留在了湖南。你能有今天,也得拜我左某所赐。如今你发达了,不认账了……”
文格气急败坏,完全听不进左宗棠后面的话。他本要下令捉拿左宗棠。念及他名声太大,只得派衙役把他押回左宅,严加看守。
左宗棠回到左宅,越想越气,派家丁出门拜会张海涛。
威震三湘的左师爷,要投顺复兴会了!
湘军在武昌城外全军覆没,消息传来,长沙城内一片哗然。
一直以来,湖南上下官民都对湘军引以为傲。没想到,在复兴军面前,湘军竟然如此不禁打。
再看湖南境内,堪与复兴军一战的只剩下杨载福的水师、刘松山的老湘营、萧启江的新军了。
其中,杨载福率水师扼守岳州、城陵矶,刘松山在长沙城外对抗复兴军,萧启江率五千新军守长沙。这三支湘军,都称不上精锐。
杨载福的水师本是去四川追击石达开的。彭玉麟的水师主力好歹还有一支蒸汽船队,杨载福的水师仍以风帆木质船为主,只有三艘蒸汽汽轮。
彭玉麟尚且被右二军打得落花流水,杨载福哪还能守住岳州?
刘松山原是王錱的部将。王錱的老湘营堪称湘军中纪律最严明的部队,却在江西之战中损失大半,只剩下刘松山一千人侥幸得脱。
骆秉章一直倚仗刘松山守卫湖南,镇压境内天地会起义。刘松山部也逐渐从一千人膨胀至一万人。几个月前,复兴会兵分两路,从浏阳、湘潭两个方向攻入湖南,配合武昌之战,牵制刘松山的湘军。
这两支复兴军偏师,孤军深入湖南,却越战越勇,竟然接连攻下浏阳、湘潭两座重镇。
刘松山率部拼死抵抗,却也阻挡不住湘军的攻势,自己反而损失惨重。
再看萧启江,手下五千人则全是新兵,并无战经验。萧启江是湖南涟源人,在1854年九江之战中随罗泽南作战,负伤后耳朵变聋,人称“萧聋子”。
1856年,萧启江自募兵勇,号为“果字营”,参加江西之战。湘军在江西战败后,萧启江回湘养病。
复兴军发动二次西征,湖南告警。骆秉章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开始搜罗在籍旧将,重募新兵,凑成五千守城兵力。
文格署理湖南巡抚,有守卫长沙之责。他自知湖南兵力有限,不足以守全境,便把杨载福、刘松山、萧启江三部精锐集中至长沙,全力守卫长沙。
但文格与官文暗通款曲,在樊燮案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文格为难左宗棠,杨载福等湘军大将也与文格离心离德。
文官武将不和,长沙城将毫无悬念的落入复兴军之手。
1857年6月末,武昌之战刚结束,复兴军稍事休整,立即转入下一个战略目标:军事占领两湖。
右二军铁甲舰照例做全军先锋,长途奔袭湖南岳阳。要攻岳阳,得先攻下城陵矶。
城陵矶位于岳阳城北,背靠长江南岸,直插长江。此地居高临下,扼守洞庭湖、长江交汇处,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天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湘军曾多次与太平军在城陵矶处交战。即使湘军火器不如复兴军,若能在城陵矶上设置炮台,派遣一支精兵,也能起到迟滞复兴军的作用。
出乎右二军铁甲舰意料的是,湘军并未在城陵矶设防。绿营倒是在城陵矶派遣了一队人马。他们根本就无心战斗,不过是在城陵矶处设置水卡,向来往民船收取税金。
右二军一来,城陵矶处的绿营立即溃败逃窜。
右二军未放一枪一弹,轻取城陵矶天险。紧接着,右二军从城陵矶处转入洞庭湖,直取湖南岳阳。
岳阳地当洞庭湖、长江交汇处,是湖南省北大门,也是南方物资进出湖南的重要通道。一旦复兴军占领岳阳,将有效扼住洞庭湖水系的咽喉。
在晚清,水路运输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也是大宗物资运输的首选手段。岳阳对于复兴军和湘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格明白岳阳的重要性,可他没有多余的兵力守卫岳阳,便把岳阳城丢给绿营和团练守卫。绿营和团练战斗力低下,哪是复兴军的对手?
右二军再次轻取岳阳。之后,右二军兵分两路,主力沿长江、汉江溯江而上,直取荆州、宜昌。另一部以岳阳为基地,深入洞庭湖、湘江,搜剿杨载福的残余水师。
杨载福自知不敌右二军,把战船化整为零,散入长沙附近的港汊池浜里,避而不战。
7月初,两支汽轮驶抵长沙,在长沙西门外码头停船加煤。傍晚,左宗棠、杨载福、萧启江、张海涛等人相继登上汽轮。
两支汽轮打着九江航运公司的旗号,由曾国荃雇来,护送曾国藩的遗体回湘乡荷叶塘老家。
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好朋友,杨载福、萧启江也都受过曾国藩的知遇之恩。他们前来会面,一方面是为了哭祭曾国藩,另一方面则是要商量下步如何应对危局。
曾国藩以死殉节,保全部下,令吴捷深感敬佩。他特地在武昌寻到一块上好的棺材,又派人亲致悼词、敬送祭品,赢得了湘军降将的好感。
曾国荃所乘坐的两艘汽轮,亦由吴捷所派遣,护送曾国藩的遗体还乡。
曾国荃在船舱内布置了一个简易的祭台,供众人哭祭。祭台前的众人除了张海涛与林昌民外,其余人都与曾国藩关系密切。
曾国藩年轻时得中进士,虽然资质一般,却严于律己,精研学问,得到权臣穆樟阿的常识,在京官圈子里名声很好。
他十年七迁,虽因琦善、赛尚阿之事得罪了京官,又贸然进谏咸丰,惹怒了皇上,但大家总体上仍认为曾国藩公忠体国,有古大臣之风。
他在籍守制,无官一身轻,却响应朝廷号召,带孝创建湘军。湘军以地方团练起家,却勇锐十足,把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扭转了官军被太平军追着打的被动局面。
一时间,湘军威震华夏,太平军更是谈湘色变。
复兴军的崛起,打断了湘军锐不可当的势头。武昌之战,湘军全军覆没。眼前的曾国藩,只能以死殉国。祭台前的各位,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其中,大概左宗棠的心情最为复杂。左宗棠一向自视甚高,不大瞧得起言行谨慎的曾国藩。但曾国藩官运亨通,练兵打仗也很有一套。
左宗棠纵有大才,却始终未得大用,只不过是个巡抚衙门的师爷。他一心为公,却被政敌打击,性命不保。
眼前黑漆漆、阴森森的棺材里,正躺着故知曾国藩的尸体。兔死狐悲,左宗棠再次想起咸丰下给官文的密谕,悲从中来,忍不住落下了两行热泪。
日期:2022-10-20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