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为镇压太平天国,湘军、楚军、淮军等汉族武装相继崛起,汉人督抚势力逐渐坐大。战争中,督抚获得财政、用人、军事等方面的特权,开始尾大不掉。
庚子之变时,慈禧太后同时对十一列强宣战,通过电报分发上谕,要求各地率军勤王,对抗列强。
东南各省的汉族督抚如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竟然拦截电报,宣称上谕乃伪造,组织“东南互保”,拒不勤王。
朝廷在庚子事变中颜面扫地,权威大受影响。事后,慈禧太后还要明令褒奖东南方面督抚,夸他们识大体。
从此之后,地方势力更加坐大。清廷成立商部、邮传部等新部门,试图加强集权。但这些新部门要么被地方督抚轻视,要么被汉人势力渗透。
可以说,太平天国之亡、满清之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朝廷失权,地方坐大。
到了北洋时期,各省实际独立,军阀混战。华夏内乱,被列强肆意入侵,衰弱到了极点。
对于吴捷来说,必须充分汲取历史教训,确保地方服从总部。但现在又是战时,必须赋予地方足够的自主权。
复兴会刚刚拿下两湖,正为吴捷捋顺总部—地方关系提供了试验田。
吴捷的做法是,在两湖各自成立一个军政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涵盖复兴会、复兴军、本地士绅,统一领导一省事务。
军政委员会之下,又有政府、军队、法院、咨政局等多个条线组织。
军队这一块,野战军归复兴会军事部领导,守备军、民兵由复兴会、省军政委员会双重领导。
政府这一块,按照江西省政府模式,采用现代政府组织框架,自上而下、分条分块组织。比较重要的业务部门,如公丨安丨、税务、路政、航运等部门,也采用双重领导,同时接受同级政府、上级业务部门双重领导。
法院、咨政局独立于政府,享有相当大的独立,但接受上级法院、咨政局的指导。
这一系列精密的设计,参照了后世的政府组织模式,既能保证总部对地方的领导权,又能使地方得亨一定的自主权,保持高效的行政效率。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符合华夏国情。
吴捷在湖南呆了好些天时间,对湖南军政委员会的运行状况总体感到满意。9月初,他就要离开两湖率军东征。离开湖南时,他便顺路来到湖北,视察湖北军政委员会。
因为吴捷的司令部占据着湖北省会武昌,加上北路军要靠前指挥襄阳之战,湖北军政委员会便把驻地放在了安陆府城。
安陆府城位于汉江中游东岸,地理位置大致在湖北省正中央。
从安陆府城溯汉江北上,便是襄阳府宜城县,如今正是北路军司令部所在地。
从宜城县再溯汉江往北,便是天下重镇襄阳府。北路军统领罗大纲正在襄阳城外督师,指挥北路军进攻襄阳。
吴捷来到湖北安陆府城,此时已经改名叫湖北省安陆市,前来视察湖北军政委员会。
湖北军政委员会由五人组成,主任叫张允华。他是湖北汉口人,秀才出身,也是复兴会元老。
1852年,吴捷攻占汉口,张允华来归,成为吴捷心腹幕僚,掌文书,后积功至右二军复兴委员。
剩下四名委员分别为:左七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罗大纲、太平军大将李秀成、原署理湖北巡抚阎敬铭、原江西巡抚文俊。
罗大纲自不必说了,是太平军元勋,也是吴捷的岳父,威名赫赫,此时正是北路军统领。他是天地会出身,也是太平军元老,重用罗大纲可以团结天地会、太平军。
李秀成是太平军中难得的帅才,与吴捷有旧,在天京事变发生后支持吴捷成为东殿盟主。重用李秀成可以团结太平军。
原江西巡抚文俊在1856年南昌之战中投降,后担任江西咨政局议员。文俊并无太大的才干,但他是满人,复兴会可以通过文俊与满清亲贵接触。
原署理湖北巡抚阎敬铭倒是个人才,在历史上鼎鼎有名。他是陕西人,进士出身,为官清廉耿介,理财有道,曾长期掌管晚清户部,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有“救时宰相”之称。
历史上,阎敬铭主管户部,曾清查清朝两百多年烂账,揭露晚清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云南军费报销案”。1883年起,他担任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升东殿大学士,仍然掌管户部。
后慈禧太后要重修清漪园,阎敬铭强烈反对,拒不拨款,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后告劳还乡。
胡林翼担任湖北巡抚时,闻知阎敬铭才堪大任,将他从户部奏调至湖北。胡林翼战死时,阎敬铭已是湖北布政使,被清廷命以署理湖北巡抚。
复兴军二次西征,清朝湖广总督府、湖北巡抚衙门迁至荆门州。在荆门之战中,湖广总督官文以借兵、敌饷为名脱逃,阎敬铭坚守荆门。
城破后,阎敬铭被俘,后被复兴会感化。复兴会总部有规定,各省军政委员会需配有旧式知识分子。吴捷知道阎敬铭有大才,便推荐他加入湖北军政委员会。
安陆府城原本是个不大的城市。最近,因为湖北军政委员会的进驻,安陆府变得格外忙碌起来。
右二军的运输船在汉江上往来如梭,不时靠泊在安陆府码头,卸下物资、登上乘客。
城内也多了许多留短发、穿西式衣服的复兴会干部。复兴会的标志性产物—大字报、大标语、宣传单,也在安陆城内随处可见。
吴捷不打招呼来到安陆府,让湖北军政委员会的干部们大吃一惊。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湖南境内的政府、部队、法院、咨政局等各项事业,职权很大。
除了张允华、罗大纲、李秀成、阎敬铭、文俊五位成员外,军政委员会还要下属诸多机构,配备许多办事人员。
当委员会主任张允华听说吴捷来到安陆府时,吴捷已经来到了委员会临时驻地、原安陆府知府衙门。他上身只穿了件汉衫,刚走到大门口,便撞到了吴捷。
天气炎热,复兴会干部办公时,习惯上身只穿汉衫。张允华是个不拘小节的人,无意在军容风纪上提出过多的要求。
眼见吴捷全身军容严整地出现在门口,张允华有些不安,说道:“会长好。你来安陆怎么不跟我们说一下,搞得我们有失远迎,衣服也来不及换,有失恭敬,敬请会长见谅。”
吴捷笑了笑,拍了下张允华的肩膀,说道:“老张,好长时间不见,你可有些见外了。你们在屋子里办公,闷热不堪,我一直坐船上吹江风,哪能说你军容不整呢?”
1852年,吴捷穿越加入太平军,迅速成为一名中级军官。他麾下缺少读书人,只有邹世安、康可铨、雷振邦三人肚里有些墨水。
直至当年年底,吴捷与罗大纲作太平军先锋,罗大纲打下了汉阳,吴捷打下了汉口,才从汉口争取到许多读书人。
张允华便是在那时追随吴捷的。他曾考中秀才,思路灵活,迅速成为吴捷的心腹幕僚,直至成为右二军复兴委员。
日期:2022-10-28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