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41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杨晓庆立马道:“怎么可能不记得呢,当初青干班培训的时候,我当时还在组织部办公室,专门负责你们的饮食起居以及日常管理。那一批我对你印象特别深刻,好像属你进步最快了吧。”

“也不是,还有一名同志已经调到南江团省委副书记。”

“哦,这个厉害了,前途无量啊。”

又轮到一位,陆一伟已经提前知道今晚参会的人,从仪态举止判断出此人,握着手道:“王市长,很高兴见到您。”

此人正是平康市市长王青川。当年张志远在平康市担任常务副市长时,他时任县委副书记,俩人关系不错,去年刚刚提得市长,按照市里的提拔节奏,他属于慢的。打量着道:“不错,不错,早听志远提起你,好好干,大有前途。”

轮到最后一位,男子主动站了起来伸出手道:“我叫鲁东胜,幸会。”

每个官员都有生意上的伙伴,陆一伟听过此人,但从来没见过,张志远也没打算让他俩认识,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鲁东胜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不过手劲挺大。握手是一门学问,如何控制力度和停留时间足以说明双方的关系。如果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般情况下是初次见面,萍水相逢。要是家中力度,停留时间较长,不见得有多熟,最起码关系不浅。而真正的关系从来不握手,这只是一种交际的手段。

“鲁总,早听张主任提及您,热烈欢迎到龙安投资。”

鲁东胜热情地道:“那是自然的,等过段时间消停了,一定去拜访你,到时候可别拒之门外啊。”

本来是客套话,陆一伟没太当真,顺势挨着他坐了下来。

这顿饭本来是鲁东胜组织的,但陆一伟的到来和刘曙光的加盟,规格一下子升格,张志远亲自主持,端起酒杯起身道:“诸位,都是自己人,咱就没那么多客套了,往一起凑不容易,吃好喝好玩好,就是今晚的目的。来来来,咱们先共同喝一杯。”

连喝了三盅,进入自由时间,话题自然而然引到了省里的人事调整焦点上。杨晓庆是组织部的,目光集中到他身上。马振和饶有兴趣地道:“杨部长,快给我们讲讲省里的动态,都有哪些人要动。”

组工干部出身的向来口风极严,这是组织纪律,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杨晓庆摸着肚皮打哈哈道:“我和你一样,听到的消息就那么多。这次动人是章书记亲自操刀,就连组织部赵部长说了都不算。而我们要下去考察人,往往是临下去时才能拿到名单。”

“哦,目前都考察了谁?”

“大概七八个吧,我主要负责地市,目前考察了江东市市长刘柏宏,北州市市长苏启明,还有我们的王市长。”

马振和瞪大眼睛道:“这些都是书记人选?”

“可以这么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能说的只能到这里了。”

马振和之所以如此积极,他也想上一个台阶,其他人没那么强烈。又问道:“那这次章书记用人的原则是什么?”

杨晓庆顿了顿道:“这我就不清楚了,领导的意图能随意揣测?我要有那本事,就不至于在组织部呆一辈子了。不过这次最大的亮点,莫过于恢复江东市入常,当年的笑话总算要画上句号了。”

马振和附和道:“可不是嘛,早就应该如此了。放眼全国看看,哪个省会城市不是高配,市委书记直接入常,这是上头明文规定的,唯独西江省鹤立鸡群,让东州市入常,简直是天大的笑话,难道上头就看不见吗。”

马振和满是猎奇心道:“老杨,你说东州市常委一撤,徐才茂如何安置,回省里还是原地不动,或者是直接退居二线?还有,谁来出任江东市一把手?”

杨晓庆推了推眼镜框坐起来打着哈哈道:“这种事谁知道呢,咱们在这里也是瞎猜一通,省里自然有安排。”

马振和转向刘曙光道:“刘厅,你说说看。”

刘曙光调整了下坐姿,眯着眼睛微微一笑道:“晓庆在组织部都不知道,我这么能知道呢。”

马振和依然不肯放弃,又问旁边的张志远:“志远在省领导跟前待过,你给分析分析。”

张志远抽了口烟若有所思道:“这种事我可分析不来,马厅长消息灵通,是不是听到了什么,要不你给分析分析?”

张志远很巧妙地把问题推回去,马振和本来就想说,这下给了个台阶,立马聚精会神地讲了起来,道:“我听说许省长和沈省长要外调到其他省了,这样一来空出两个位置。许省长虽是副省长,但是省委常委,徐才茂很有可能顶他的位置。而另一个副省长位置,很有可能从地市书记中产生,至于是谁,不得而知。”

“至于江东市委书记,流传出多个版本。有人说白宗峰不动,直接入常。还有人说,白宗峰要进京,徐才茂接替。更有甚者说,省委章书记可能会重新启用省人大副主任邱远航,说不定他会出任市委书记。”

此话一出,现场出现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十几秒。马振和一脸茫然道:“怎么,都不相信,你看着吧,我的话八九不离十,这都是从内部传出来的,极其可靠。”

马振和唱着独角戏,其他人习惯性地成为吃瓜群众。

类似于这种规格的饭局,三类人是不会参与这种敏感话题的。一类是在场最大的官。今天在场的,官最大的是刘曙光,张志远和王青川和他级别虽一样,但对方是老厅长,而他俩一个是新晋厅官,一个是地市官员,自然不可相提并论。作为领导,知道在什么场合和什么人说什么话,事关人事变动和高层领导的事情不会妄自议论,也不会阻止别人谈论,安静倾听,附和点头示意。即便知道某些秘闻,谁知道是否隔墙有耳,万一传出去,对自己不利。

一类是当局者。王青川不主动参与话题,很有可能这次也在调整之列,甚至相关领导已经找他谈过话,确定了下一步的动向。但一切皆有变数,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结局如何。所以,他持谨慎态度,不该说的不说,沉默总不至于犯错误。

还有一类是局外人。陆一伟作为在场级别最低的官员,自然不在省委调整人事序列。何况他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掌握的信息也不太准确,万一说错或说漏,传到某个领导耳朵里,对自己前途不利。他级别不在那里,不足以掌握话语权。另外,他今天是带着目的参加饭局的,深谙言多必失的道理。

而在饭局中比较活跃,能说会道的人,往往是升迁无望,且带有情绪的人。他们口口声声说不在乎,实则比谁都在乎,格外关注。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泄情绪,满足好奇心。

每个饭局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绝不会草率为之。今晚做局的是东胜集团董事长鲁东胜,应该是通过王青川邀请到张志远和马振和,至于组工干部杨晓庆为什么会出现,应该是凑巧,或者和谁关系不错。

另外,张志远能把刘曙光邀请到这个饭局,应该提前做足了文章。甚至有可能不是他邀请的,而是王青川或鲁东胜。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