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宣帝年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论罪被免为庶人,幸而家底殷实,依旧不失锦衣玉食。杨恽素来桀骜不驯,既然无官一身轻,便将庶民生活过得风生水起。好友安定太守孙会宗有些看不下去,写信劝他,说大臣凡遭废退,就应该闭门思过,扮出一副可怜相,期待君主垂怜,也许哪天还能再得起用。
杨恽很不以为然,洋洋洒洒回了一封信,这就是被《古文观止》收录的西汉名文《报孙会宗书》。书信里狠狠发了一通牢骚,更为自己的高调生活狠狠做了一番辩解。不承想到了汉宣帝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发生日食——汉代是天人合一论最盛行的时代,极重日食,总有倒霉的大臣为日食负责。
杨恽的高调早为他招来了不少仇家,这时候有人借机密告,说日食分明应在杨恽身上,都怪他遭贬之后非但不思悔过,反而尽情享受人生,文字间每怀怨望。于是杨恽入狱待罪,《报孙会宗书》的底稿作为抄家的战利品进呈汉宣帝。正是这封书信使汉宣帝勃然大怒,将杨恽以大逆论处,施以腰斩,妻儿亦遭流放,就连孙会宗也被牵累罢官。
杨恽事件昭示着历代官场的一大通则:只要是被贬的官员,不管你是罪有应得还是冤比窦娥,都只应该扮出认罪悔过的可怜相。一言以蔽之,态度比罪行本身重要得多。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皇帝当然也和普通人一样都会犯错,皇帝当然也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要面子的,人之常情罢了,认罪悔过的扮相就是在给皇帝做面子,就算有冤情,皇帝只要有了面子,自然也就有了下台的台阶,起复官员、复燃死灰也只是举手之劳罢了。但假如被贬的官员只在意是非曲直,没能顾全皇帝的脸面,皇帝纵然有了悔意,纵然不至于恼羞成怒,却也找不到台阶可下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