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然不难预测王守仁的做法,也不难预测他的结局。
但凡事总有例外,王守仁不出所料地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姿态上书,尽陈事件始末原委,论述蠲免之势在必行,文末说上官若有怪罪,自己甘愿一人承担,大不了罢官归田。
然而蹊跷的是,灭顶之灾并没有如期而至。王守仁那一封本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公移只似泥牛入海,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似乎除了幸运之神的格外垂青,我们实在找不出其他解释。镇守中官究竟在忙什么,刘瑾这个恶魔一般的存在难道吃斋念佛去了不成?
刘瑾当然一直没有闲着,他晓得打天下难,治天下也难,攫取权力不易,巩固权力同样不易。在刘瑾当时的位置上,要想巩固权力,只做坏事,只迫害异己、招权纳贿显然是不足够的。所谓“定海内者无私仇”,坏人要想做大也必须有不凡的心胸,更何况刘瑾真的有几分政治抱负和政治眼光。
单论镇守中官制度,刘瑾早在孝宗时就看它很不顺眼,认为弘治一朝朝廷徒有虚名,权力尽掌握在司礼监和内阁手里,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职位上中官皆由司礼监太监举用,所以贿赂横行,如果能将天下镇守中官撤回,全部换一批人,让他们各备一两万两银子直接献给皇上谢恩,总好过让他们拿更多的钱去贿赂司礼监。
当然,时位移人,刘瑾掌管司礼监之后就不再说这些话了,但这至少说明他对朝政还是很有自己一番见解的。刘瑾当权之后,招权纳贿的事自然像所有奸佞都会做的那样紧锣密鼓,但他也做了许多至少出发点是巩固大明王朝的政治改革,诸如清丈土地、精简机构、为百姓减免赋税,甚至启用了一些有治世之才的正人君子。围绕在刘瑾身边的,也不尽是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佼佼者如屡得名臣推荐的进士出身的张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