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礼议事件愈演愈烈的时候,王守仁虽然置身事外,却也有两首诗感怀时事,倾诉着心学立场的意见。其一为《碧霞池夜坐》:
一雨秋凉入夜新,池边孤月倍精神。
潜鱼水底传心诀,栖鸟枝头说道真。
莫谓天机非嗜欲,须知万物是吾身。
无端礼乐纷纷议,谁与青天扫宿尘?
其二为《夜坐》:
独坐秋庭月色新,乾坤何处更闲人?
高歌度与清风去,幽意自随流水春。
千圣本无心外诀,六经须拂镜中尘。
却怜扰扰周公梦,未及惺惺陋巷贫。
诗句以潜鱼、栖鸟比喻自然天机,暗讽大礼议徒然引经据典,只会在故纸堆里按图索骥,多少教条主义者就这样以刻舟求剑的精神死于句下,使儒家经典反而变成了遮蔽心镜的尘埃。一代礼学大家说出这样的观点,真有几分返璞归真的味道。
诗中有一个最难解的句子,即“须知万物是吾身”,字面上看,意即山河大地、风花雪月,一切都是我的身体。这倒不是修辞上的说法,而是真的该做字面上的理解,其中蕴含着阳明心学里一些很玄妙的意思,要致良知,必须要明白天地万物与我为一体的道理。
《答聂文蔚》有这样一段解释: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古之人所以能见善不啻若己出,见恶不啻若己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而一夫不获,若己推而纳诸沟中者,非故为是而以蕲天下之信己也,务致其良知,求自慊而已矣。尧、舜、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是以其民熙熙皞皞,杀之不怨,利之不庸,施及蛮貊,而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为其良知之同也。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