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我们的技术力量多么强大、无论我们的公司组成多么复杂,现代人工作领域的最显著特点始终是内在的,其中包括人的种种心态。它基于一个大家均持有的普遍信念:工作应该使人幸福。所有的社会形态均将工作置于中心位置,但是我们的社会首先使人想到工作远非仅仅是惩罚或赎罪。社会首先暗示,即使在不存在经济需求的情况下,我们也应当寻求工作。对职业的选择势必决定身份,因此我们向新结识的人提出的最最迫切的问题不是他们来自何处、门第如何,而是他们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人们总是认为,若想踏上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必然先要进入可以获得酬劳的职业之门。
然而事情并非总是如此。早在公元前4世纪,当亚里士多德论及愉悦的感受与一个得到报酬的职位之间本来水火不相容时,他便对一种延续2000多年的人生态度做出了界定。对于这位希腊哲学家而言,经济需求将人置于与奴隶和牲畜同等的地位。手工劳作和对商业事务的考虑会导致人的心理变态。唯有一笔私人收入和无所事事的生活才能予以公民充分机会去享受音乐与哲学天赋带来的愉悦。
在亚里士多德的观念基础之上,早期基督教追加了一条更阴郁的教义,认定工作带来的种种痛苦和烦恼是人类为亚当的罪孽而接受惩罚的适当的、不可通融的方式。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听到关于此问题的新见解。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中,我们首次听他们谈起从事实际工作的荣耀。起初,这一番价值重估仅仅限于艺术领域以内,而且是最了不起的一些范例,以后逐渐包括所有职业。到18世纪中叶,狄德罗和达兰贝尔出版27卷的《百科全书》,向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发起直接挑战,书中有许多文章颂扬烘烤面包、种植芦笋、照管风车、锻造铁锚、印刷书籍以及经营一个银矿所需的特殊才能以及这些活动带来的欢乐。文中还附有插图,展示完成这类工作所用的工具,其中有滑车、钳子和夹子。有一些器具的确切用途并不一定为读者所知,但是他们明白这些工具能够帮人更灵巧、有尊严地完成工作。在诺曼底一家制造缝衣针的作坊里呆了一个月以后,亚历山大·德莱尔写出或许是《百科全书》中最有影响的文章,他在文中充满敬意地描述把一块金属变为灵巧的、钉纽扣时用得上的工具的15个步骤。在此之前,这往往被人忽略。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