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深秋,因二战炮火阻隔羁旅德国十年之久的季羡林,终于有机会离开收获学术也历经轰炸炼狱与饥饿折磨的哥廷根,“怀着‘客树回望成故乡’的心情,一步三回首地到了瑞士”。1946年春天,经过法国和越南西贡到香港,坐船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南京。在南京接到北大的聘书,但因学校放假且战乱交通中断,只得在南京度过漫长的暑假,之后又折回上海坐船到秦皇岛,再经唐山、天津终到北京。离开故国十一年,到了北京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时节。
经清华读书时的教授陈寅恪先生的引荐,1946年35岁的季羡林入北大文学院东方语言文学系执教任副教授,随即转为正教授兼系主任,主持东语系工作。
多年海外漂泊和历经几个月的各地辗转之后,季羡林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北大东语系的轨迹基本是:每天六点起床,到图书馆研究室看书、写作,到系办公室去看看,出去吃饭,再回去看书,有时到街上逛逛旧书摊,再回来看书、写作……开始了一个学者的平静生活。1947年7月,暑假的季羡林终于有机会回到济南家乡跟叔父妻儿团聚并探访亲朋好友;9月初,暑假结束,季羡林又返回北京,继续大学教授的书斋生活。
本书内容包括的就是这一段时期季羡林先生的日记,我们按先生辗转各地的时间和旅程,将全书内容分为:香港、上海、南京、北平、济南等。蒙季承先生(本书中的“延宗”)信任,授权我们使用先生珍贵的手稿;又在本书出清样之后,帮助我们审读校勘。同样需要致以诚挚谢意的还有季羡林国际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散文家协会会长卞毓方先生,卞先生抽出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审读文稿并作序。二位先生所付出的心血,使本书内容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准确和严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